一壶茶香韵乾坤 春光盎然不负时

 

一壶茶香韵乾坤 春光盎然不负时

文章插图
【一壶茶香韵乾坤 春光盎然不负时】 
 
一壶茶香韵乾坤 春光盎然不负时

文章插图
 
品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 , 也是世界文化丛中的一朵奇葩 , 品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 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 。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 , 博大精深 , 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 , 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 从此 , 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 , 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 几千年来 , 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 , 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 属于文化学范畴 。
中国的祖先们仰望星空 , 对着万物思考 , 而后便产生了众多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文化 , 衍生出横亘在我国历史长河的艺术品 。 在茶文化的影响下 , 茶具日益成为其重要的组成文化 , 自紫砂制作成壶 , 茶具艺术进一步成为我国在世界上绚丽多彩的、仪态万千的独特文化 。
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 , 紫砂壶盛行 , 制作紫砂名家辈出 , 时大彬作为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 , 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深刻的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生于明代万历年间 , 殁于清代顺治初年 。 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 , 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
他在泥料中掺入砂 , 开创了调砂法制壶 , 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 , 别具情趣 。 在成形技法方面 , 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 , 把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 , 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 , 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又首创方形、圆形壶式 , 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 。 时大彬听从陈继儒等文人的建议 , 改作大壶为小壶 , 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 , 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 , 使壶艺与茶道相结合 , 把壶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 , 最初是从模仿供春壶开始的 , 且壶体比较大 。 后来 , 他结识了著名隐士陈继儒 , 陈继儒对时大彬日后的壶艺产生了巨大影响 。 陈继儒给时大彬讲饮茶之道 , 又给他讲茶壶大小、深浅对品茶的影响 , 时大彬顿开茅塞 , 开始试做小壶 。
这一改 , 不仅使紫砂壶更加适合品茶所需 , 而且给这种实用器具赋予了雅玩的性质 , 小小紫砂壶 , 成了可供欣赏的艺术品 , 实现了紫砂工艺上一次质的飞跃 。 用小壶泡茶 , 从品饮的角度讲 , 很有道理 。 明代冯可宾的《茶笺》里说得很详细:“壶小则香不涣散 , 味不耽搁 。 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 , 只有一时 , 太早则未足 , 太迟则已过 。 ”清朝吴骞在《阳羡名陶录》中也说:“壶宜小不宜大 , 壶盖宜盎不宜砥 , 汤力茗香 , 俾得团结氤氲 。 ”
当时文人雅士的茶艺生活 , 除了追求生理上的享受 , 更追求饮茶过程中的意趣 。 冯可宾就说过:“茶壶以小为贵 , 每一客壶一把 , 任其自斟自饮 , 方为得趣 。 ”1874年 , 日本人奥玄宝写了一部紫砂壶专著《茗壶图录》 , 里面谈到紫砂壶的“理趣”问题:“壶 , 本玩具也 , 玩具之可爱在趣而不在理……知理不知趣是为下乘 , 知理又知趣方为上乘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