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为什么要烘焙与复焙?

武夷岩茶 , 属乌龙类茶品 , 为皇家御品 , 保存好的陈茶年数越长 , 药用价值也更高 。 古人云:“陈年岩茶贵似金” 。
茶叶烘焙 , 热度愈高 , 由于水蒸气中 , 飞散之物质 , 丧失量亦愈大 。 故茶之烘焙 , 须将热度减至有效的最低限度 , 便可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 。 但又须顾及茶之焙干至相当程度 , 方能贮藏不变 。
烘焙茶叶 , 须避免叶中水分不平均之蒸发 。 故茶叶烘焙法 , 乃先用一股极热空气 , 使发酵菌和酵素毁灭 , 无力继续发酵 , 然后在较低热气中 , 使茶叶平均受热慢慢烘焙 , 使叶间成分无多大变化 。 设茶叶干燥过速 , 内部水分不能全部逸出 , 迟缓的化学变化 , 便仍可进行 , 结果茶味的爽脆性减低 , 品质亦因而损坏 , 甚至贮藏时有发霉之虞 。 基于上述理由 , 岩茶因贵于久藏 , 故对复焙更须考究 。
岩茶的烘焙
我们喝岩茶的时候常常会聊到焙火 , 那么 , 焙火是什么?为什么要焙火呢?岩茶的烘焙难道仅仅只是一道干燥的工序吗?焙火和茶的品质有什么联系?
1、蒸发水分
成品茶含水过高的直接体现就是滋味单薄 , 香气低沉 。 在后期存放过程中容易“返青”甚至霉变 。 水分越高越容易快速的滋生微生物 , 失水后紧结外形让茶利于冲泡——出味、滋味稳定 。
2、烘焙的过程(增进品质)
开始:色泽绿叶红镶边、汤色偏金黄透绿、滋味刺激性较大 , 散发着淡淡的花香和清香带着青味 。
贴近趴在草地上的气味 , 雨后更明显过渡:色泽开始转褐、汤色金黄偏红、香气花香变得明显青味消失出现熟香最后:色泽乌褐、汤色橙红、香气带熟香和独特的品种香 , 此时还有高火气一段时间会退掉 , 滋味变得醇和顺滑 。
3、固定品质
茶鲜叶采摘下来之后并不是瞬间去世 , 自己也会发生变化 。
所以采了就要马上做加工 , 让变化向着我们想要的方向走——变得好喝 。 经过面前的一系列加工 , 到烘焙的最后一步完成就是成品茶了 , 茶叶到达品质最佳的时候 , 消除茶叶继续自主变化的能力(破坏叶内残留的酶活性 , 蒸发水分) , 让我们买到的茶叶在良好保存的情况下长时间不变味 。
烘焙的原理
使揉捻叶中的水分不断蒸发 , 紧结外形;固定烘焙之前形成的色、香、味和形品质 , 稳定茶叶品质 , 使茶叶得以长时间贮存而不变质;在热的作用下 , 使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转化 , 提高滋味甘醇度 , 增进汤色 , 发展香气 。
因此 , 烘焙对于岩茶来说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制作工艺 , 也是决定岩茶品质的重要工序 。
岩茶的复焙
1、复焙时之火力——复焙时之火力 , 比初焙时为低 。 初焙时 , 焙窟炭火极炽 , 燃烧至日 , 火力已稍杀 。 复焙最早开始于上午六时许 , 此刻如火力仍盛 , 窟火上尚须披灰少许 , 复焙火力以保持摄氏100~120℃左右为宜 。 其中水仙或“茶头” , 需温较高 。 据茶师告之 , 焙火高 , 茶可久藏 , 香色不均不易劣变 。
2、烘焙数量——复焙时 , 焙筛筛面向下 , 如属单丛或乌龙等名贵茶种 , 筛上须放方一尺二寸厚毛边纸(特制为包茶用俗称“种纸”)四张 , 内各置拣剔完毕之茶叶五六两 , 一焙筛合计约放一斤四两 。 茶叶均摊于纸面 , 纸对角分开 。 衬纸之作用 , 在使火力不致过于剧烈 , 茶叶不致蕉黑 , 香味赖以保存 。 至于水仙及普通奇种 , 名种茶量较多者 , 复焙时并不衬纸 。 每焙放茶约一斤半 , 平铺于焙筛上 , 厚约寸许 , 直接烘焙之 , 一日每一焙窟 , 可烘焙约十次之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