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明中、后期紫砂艺人的不懈努力 , 至时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以及花货大家陈仲美、沈君用时代 , 紫砂壶已基本形成了几何形器(光货)、自然形器(花货)、筋纹器等基础造型和几种基本装饰手法 。 又因文人艺术家对紫砂技艺的艺术化提升 , 使紫砂壶初步呈现出清雅的人文气息 , 为清代紫砂壶艺全盛期的到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清代延续260余年 , 紫砂壶艺受制作技艺自身发辰规律、时代审美倾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人艺术家的参与等因素影响 , 风格丰富而多变 , 呈现出极其绚烂的全盛面貌 , 紫砂壶因之成为清代最为人所喜爱的茶具之一 。
清初的明代紫砂遗风
明代紫砂器大致具有古拙、凝重、质朴、厚重的风格 , 此种遗风并不因朝代的更迭而突然终止 。 虽然经由战乱 , 宜兴制陶业尤其紫砂壶业受到冲击 , 紫砂文化因之陷入萧条 。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陈维崧想赠与朋友两把品质比较好的紫砂壶都觉困难 , 他在《赠高侍读澹人以宜壶二器并系以诗》中写道:“百余年来迭兵燹 , 万宝告竭珠犀贫 。 皇天动运有波及 , 此物亦复遭荆榛 。 ”但是新政权毕竟渐趋稳固 , 经济逐步恢复 , 江南很快便有了繁荣景象 , 紫砂业也重新振起 。 清初一些老艺人开始重操旧业 , 他们大多未能摆脱前明简劲、古朴、厚重风格的影响 , 所制砂壶基本承袭着前朝遗风 ,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人则是惠孟臣 。 关于惠孟臣的生卒年有人以为是明天启、崇祯年间 , 但因晚明周高起所著《阳羡茗壶系》并未收入此人 , 以惠孟臣的制壶技艺和在工夫茶法中的影响力 , 这样一位重量级艺人周高起是不该遗漏的 。 因孟臣所制砂壶后来各朝仿制极多 , 真赝实难准确区别 。 但不管真伪 , 其风格是较一致的 , 都具有小巧、简约、流畅、实用之美 , 明代审美倾向显而易见 。
比惠孟臣稍晚的雍正、乾隆间名家惠逸公的风格也基本未受到康雍乾时代华丽繁复风格的影响 , 延续着明代趣味 , 作品雅致脱俗、古朴可爱 , 与孟臣相近 , 故世称“二惠” 。 另有王友兰、华凤翔、邵元祥等制壶高手亦多承袭晚明紫砂壶的风格 , 他们虽然也善于制作粉彩、炉钧釉、蓝釉等受时风影响的砂壶 , 但尚未丧失其人文气息 , 比如《阳羡砂壶图考》之“别传”一章即有记载:“友兰 , 顺、康间人 , 康熙四年乙巳尝制‘拙政园茗壶’ , 恽南田为之记 。 ”据当代多处所藏其制作汉方壶的雄浑古朴、大气精雅来看 , 此等断语不谬 。 这些评价置之明代家具、书画、紫砂壶上亦绝无不可 , 华凤翔的传承如是 。 此种风习 , 即便是在绝顶大师陈鸣远身上也有体现 , 他的光素器艺术成就绝不在花货之下 , 历来不被人们重视则是被他花货大师的盛名所掩盖的缘故 。
康、雍、乾壶艺的繁复华丽之美
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中对清代工艺品风格有着犀利的批判 , 他说:“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 , 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 , 其趣味倾向与上述绘画和文学(指明清文人画和现实批判小说)是并不相侔的 。 其中 。 瓷器历来是中国工艺的代表 , 它在明清也确乎发展到了顶点 。 明中叶的‘青花’到‘斗彩’、‘五彩’和清代的‘珐琅彩’、‘粉彩’等等 , 新瓷日益精细俗艳 , 它与唐瓷的华贵的异国风 , 宋瓷的一色纯净 。 迥然不同 。 ”李先生的论述某些方面是有失偏颇的 , 但他对清前期 , 尤其康、雍、乾时代的工艺整体风貌的判断是准确的 。 作为日用器的紫砂壶不能不受此种审美风习的影响 , 尤其不能不受瓷器的影响 , 所以清前期紫砂的整体风格是繁复富丽的 , 此种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彩釉装饰紫砂壶成一时风尚;二是自然仿生类壶型到达顶峰 。
推荐阅读
- 下 清代紫砂壶时代风格的流变
- 紫砂壶里“灌文化”
- 减肥晚餐应该吃什么
- 清代青花瓷器价格
- 贵霜帝国是现在哪里 贵霜帝国在哪个位置上
- 8~10月最好吃 百香果一般是几月份成熟上市?5~10月成熟
- 怎么才能避免产后患上风湿病
- 如何设置QQ好友动态页面的透明效果?
- 如何用小弈写作写长文
- 狗身上有皮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