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壶的选择和使用

【紫砂茶壶的选择和使用】 选壶时 , 可把壶去掉盖子倒过来放在玻璃板上 , 看看壶口、壶嘴是否大致在同一水平面上 , 壶把要拿在手上觉得舒服才好 。 因此 , 选一把壶要求注意以下 10 个方面的因素: (1)敲敲声音 , 是否有碎裂声:如果是“卟、卟”的沉闷声 , 说明烧得不够;如果声很尖锐 , 又说明烧得过头 。 烧得“生”会大量吸水、渗水;烧得太“熟” , 又很容易碎裂 。 (2)把壶放在桌上 , 按按四角 , 是否有跷动:壶盖和壶口是否紧密?如果太松就不好 , 如稍微紧一点 , 可以用金刚砂自己磨一下 , 宁紧勿松 。 测验的方法可以在装满水后用指按在气孔上 , 如倒不出水 , 称为“禁水” , 是好壶 。 (3)检查壶嘴的流水在出水时有否溅射和打旋 , 在提高 30 厘米左右倒水时 , 突然把壶持平 , 看壶口下有没有滴水和有水珠挂着 , 如果有以上现象的 , 都是有缺陷的壶 。 (4)装满水以后 , 一手拿着壶把 , 手指要没有不自在和吃力的感觉 。 (5)壶的容量不一 , 应该根据自己品饮的习惯及持壶力气的大小来选择 。 (6)打开盖子看看内壁是否干净光滑 。 壶身通向壶嘴的地方有单孔、多孔网状、球形网状几种 。 单孔太细太粗都不好 , 前者是流水慢 , 后者是倒水时茶叶要进入口腔;如是网状 , 看是否太密太粗 , 否则不易清洗 。 (7)泥色是否满意 。 (8)造型是否满意 。 (9)壶纹和壶的装饰铭刻内容和技法是否喜欢 。 (10)摆在一定的距离内 , 你对它的气质是否感到满意 。 如果这 10 个方面都称心 , 你就选上一把好壶了 。 买来一把壶之后 , 先浸没在一锅冷水中 , 抓上一把粗茶叶 , 煮沸 30 分钟 , 去掉杂味与蜡质 , 如壶盖嵌接壶口处有点别扭 , 就用金刚砂磨一下 , 就可以每天使用了 。 晚上 , 倾倒茶渣 , 用水冲净擦干 , 倒扣在桌上过夜 。 有人认为紫砂壶越脏越好 , 茶垢越厚越好 , 好到忘记带茶时 , 倒进开水也有茶香 。 其实 , 那样做 , 没有茶香只有霉味 , 这种不卫生的做法 , 同饮茶健身的目的相反 。 但是 , 洗壶不用肥皂粉、洗涤剂 , 否则也会有难除的气味 。 为了防止壶盖不慎跌碎 , 可用绳将它和壶把相接 , 只是选材不要破坏整体美 。 另外 , 古人并没有讲到一把壶只准泡某一种茶叶 , 平常而论 , 绿茶香味薄 , 易散发 , 壶以扁小为好;红茶香味醇厚 , 应该用高壶和隆起的壶盖为好 。 如果你选的壶烧得嫩 , 吸水多 , 那么突然改变由喝红茶为绿茶就会“串味” 。 一般来说 , 紫砂壶对更换茶叶后的香味影响不大 。 持壶不仅仅是为了倒茶 , 而且能体现主人的修养风度 。 传统的侧提壶 , 如是 200 毫升以内的小壶 , 以“单手把提点钮”的方式来持壶较为利落美观 。 其方法是用拇指与中指捏把 , 并稍向壶心倾斜 , 然后以无名指与小指抵住壶把的下方 。 这样 , 食指可以很方便地点住盖钮 , 壶的重心好掌握 。 如果夹把时手指向壶身外侧倾斜 , 提起壶来会觉得吃力 , 而且往下坠 。 200 毫升至 400 毫升之间的中型壶 , 若觉单手操作较为吃力 , 可改以“双手提把点钮”的方式 , 其方法是以拇指与食指夹住壶把 , 中指以下手指辅助之 , 另外一只手的食指点住盖钮 。 400 毫升以上的大壶就要以“双手穿把点钮”的方法来拿了 。 其方法是将食指或中指 , 或更多的指头穿过壶把 , 拇指按住壶把上方 , 另外一只手的食指按住盖钮 , 其他四指应该收拢 。 另外有种飞天壶 , 壶把一端往上飞扬如彩带飘逸的样子 , 其方法是用食指以下的指头从外往内勾住壶提 , 或视长度决定几只手指 , 然后拇指按住盖钮 , 这便是所谓“飞天提把持壶法” 。 至于茶盅的拿法 , 遇到有盖的 , 其盅口两侧为持罕见的造型 , 可用拇指、中指与无名指形成三角点捉住茶盅 , 以食指轻点盖钮 , 小指向内收拢 , 不能太用力而显得不自然 。 如果是开口式茶盅 , 有个侧把 , 那就以单手提把的方式持盅 。 按盖钮的手 , 除了避免盖子掉落、稳走持壶之外 , 还有控制出水的效用 。 一把壶或盅制作得精致 , 盖子盖上 , 按住气孔 , 水会流不出去的 , 我们就利用这个功能 , 要禁水时 , 按住气孔 , 要倒水时 , 放开气孔 。 有些壶或盅在盖钮的地方考虑至手指移开气孔后放置的位置 , 而有所谓的“复钮”出现 。 还有一种壶将气孔设计在手指不能按住的地方 , 就只能点钮 , 不能禁水了 。 把在盖子上面的壶 , 叫“提梁壶” 。 有的提很高 , 有的提只在盖子的上方 。 持壶的方法是以拇指与食、中指夹住壶提后半部的地方(拿在正中间显得有点呆板) , 提低的话 , 以拇指顺便点住盖钮 。 提高的话 , 以另外一只手的食指点住盖钮 。 如果盖钮在倒水的时候没有掉落的危险 , 不点住盖钮也没关系 。 广东、福建、贵州、云南、四川和台湾 , 在饮茶前是要对茶具提温 。 提温的对象有三种:茶壶、茶叶、茶杯 。 放茶叶之前 , 先把茶壶温热一下 , 称为“温壶” , 这是为了控制好水温 , 不致于被壶吸收而降低热量 。 怎么做呢?先把水加热 , 比泡茶用水的温度再高一点 , 然后提起水壶 , 以 10~15 厘米高的距离 , 水柱不要太粗 , 以绕倒的方式将壶冲至八分满 。 因为提壶提的太低 , 会有灌注的感觉 , 水流太粗 , 不够文雅 , 停在一点倒水 , 显得单调 , 向内绕倒比较生动活泼 。 大约过 1 分钟 , 将茶盅的盖子打开放在“盖置”上 , 提起茶壶 , 在茶巾上沾一下 , 将水倒入盅内 。 盖上盅盖 , 继续利用这些水温盅 。 茶壶沏茶 , 到了茶在壶内已快泡到适当的浓度 , 再将盅内的水倒掉 。 提壶倒水、倒茶入盅或是持盅之前 , 养成在茶巾上沾一下的习惯 , 这样 , 如果壶底、盅底有水滴 , 可以被吸于 。 泡茶之前 , 将茶叶热一下 , 一方面是提高茶叶的温度 , 使泡茶的水温更接近我们所需要的温度 , 另一方面是利用茶温升高后 , 欣赏茶叶的香气 , 察觉茶叶品质的优劣 。 方法有两种: (1)将壶温热后 , 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 , 利用壶内的热度将茶闷 1 分钟 , 这时可欣赏茶叶的香气 。 (2)温润泡 , 将壶温热后 , 把茶叶放进去 , 以适合这种茶时温度的泡茶用水依向内的方向绕倒 , 将茶叶打湿后 , 盖上壶盖 , 随即马上将水倒掉 。 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 , 原本干巴巴的茶叶变成了含苞待放的状态 , 也是欣赏茶叶“汤前香”很好的时机 。 温润泡的方法对重香气的轻焙火茶类来说 , 比较容易将香气冲走 , 所以动作一定要快 , 水温不要太高 , 如果遇到了这类非常新鲜的茶叶 , 改用第一种的方法较为放心 。 焙火稍重 , 或是陈年的老茶 , 温润泡的方法颇能发挥它的功能 。 为茶杯提温时 , 一方面将杯子烫热 , 免得茶汤倒进后很快地变冷 , 另一方面也使手与嘴唇感受到同样的温度 。 否则一冷一热 , 感觉不好 , 而且不知道杯内茶汤温度容易将舌头烫伤 。 最好将茶倒在杯里后 , 稍待片刻再端给客人 , 使杯子与茶汤的温度调和一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