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补”即“猛补” 。一般人使用的是它的引申义——疯狂地补救 。然而,这个词用在中医里面,实在太普遍不过了 。春夏秋冬,食补药补,人人都在进补,一不留神,却走进“恶补”的怪圈 。且慢,你的胃不是塞补品的“锅炉” 。
养生不是滥用药物,过度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越来越重视健康了,养生的呼声非常高 。客观地说,这是一件好事 。可是,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分讲究补品、保健品,对药补“痴心不改”,这反而成了个误区 。
有的患者到我这里来,说他每天都特别不想吃饭 。我于是问,“那你一天都吃了些什么呀?”我听到的答复无非就是他早上吃了什么药,中午吃了什么药,晚上吃了什么药,药名讲了一大堆,我顿时无语,胃里面装了那么多药,人还能吃饭吗?人靠的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可不是靠吃药长大的!
【养生药补应避开中药之毒】事实上,这些患者虚弱的体质并没有因为如此“进补”而好转 。对于无病也不虚的人,根本不需要使用药物,他们的养生应以非药物为主 。而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才可能需要服用保健品乃至药物,调理体内阴阳气血,这才叫药补 。中药进补养生,重在补虚 。
中药的“三分毒”在哪里
是药三分毒!这个“毒”在西药来说,是指它的化学成分对某些组织器官的结构或功能造成损害 。比如说阿司匹林,它的毒副作用轻则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胃肠道反应,重则有胃肠道溃疡、皮肤过敏、肝肾损害等 。这些西药大多是批量生产的化学药物,说明书会很明确地告诉你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 。
而中药由于受产地、气候、土壤、炮制加工等因素的影响,药性会有差别 。所以,没有一个标准的说明书列举它所有的毒副作用 。中药这个“毒”,更倾向于指它带有的强烈偏性 。中医是从这方面把握它们的药物属性 。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物得天地之偏气” 。凡是偏性比较大的,用来纠正人体功能的偏倚(病理状态),都可以用做药物 。如麻黄性辛温,可用来散寒发汗、止咳消肿 。又如大黄,性寒味苦,中医用于治疗大便干结、火热亢盛等症,按此分类原则,生姜、大枣、川椒这些食物中的作料也包括在内 。相对而言,食物比如小麦、稻米等,就为平性(属性比较温和) 。
药补也忌偏——避开中药之“毒”
中药用对的时候,它可以用它的偏性纠正你身体功能的不平衡,但如果你吃了这些反倒使身体产生不平衡,那就是“毒”了 。
举个众所周知的例子 。人参是不是好药?是!但要看给谁用 。人参有很强的补虚养气作用,血虚者也适用 。但如果给了气血方刚的年轻人吃,十有八九会流鼻血 。一般地讲,补阴药药性甘寒,多服易伤阳气;补阳药药性温燥,常用则伤阴助火;补气药多黏腻,过服会损伤脾胃;补气药多壅滞,多用会是腹胀纳呆,这些都是滥用药物当作保健品的恶果 。所以,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药,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 。这是一个辩证的用药之道 。
推荐阅读
- 夏季养生小常识 夏季穿衣也要求健康
- 教你如何做到生活起居养生
- 冬季养生谨记八要点
- 冬季养生的衣食住行保健小诀窍
- 夏季养生 哪些解暑法有损阳气
- 女人养颜不如养心注意哪些
- 养生必知 四十六条常识让你健康过每一天
- 千万别忽略日常生活的六要点
- 春季幼儿养生常识
- 日常生活五件事 让你身体营养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