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杨晚晴:意识上传才是我们走向太空时代的重大契机

近日科幻作家杨晚晴斩获中国科幻最高奖的星云奖、银河奖,几月前他曾获得新浪微博评选十大青年科幻作家称号 。 其以一篇《麦浪》惊艳科幻圈,斩获无数科幻奖项,作品承袭了古典科幻小说节奏紧张的特点,情节生动,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力量的伟大 。 在原创科幻作品如此缺失的市场中,涌现出这样优秀作者非常不易,他的成长之路究竟如何,成就了他如此丰富的写作经验,栏目采访人员为您带来他的专访 。

专访杨晚晴:意识上传才是我们走向太空时代的重大契机

文章插图

(科幻作者杨晚晴)
杨晚晴:金融工作者,科幻作者 。 在《科幻世界》发表多篇作品 。 曾获得未来科幻大师奖,光年奖,冷湖奖,晨星奖,星云奖、银河奖,新浪评选十大青年科幻作者 。 痴迷于康德所说的“星空”与“道德律”,作品背景多设置于近未来世界,专注于人性在技术冲击下的呈现与社会范式的转变 。 最大的心愿是创造属于自己的科幻审美 。
李雷:晚晴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接受采访,请问您获得如此多的科幻奖是怎样的心情 。 还有什么更高的追求 。
杨晚晴:能够获得科幻奖,我感到非常荣幸 。 作为一个在三年前还寂寂无名的写作者,能够获得科幻奖项,说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 于我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荣誉,而对各奖项的各位评委老师来说,要在众多写作者中遴选出为数不多的获奖者,一定是一项充满艰辛与纠结的工作,在此我对各位评委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 获得星云奖、银河奖最佳新人奖对我是鼓励也是鞭策,但各大奖项绝不是我写作的目的,如果说我还有什么更高的追求的话,那必然是,也永远会是,写出更好的小说 。
李雷:您对目前科幻现状怎么看,怎么解读某些人说的中国科幻正处在一个假繁荣阶段 。
杨晚晴:繁荣真假,无需过度纠结,理性的人继续冷静坚持着努力就够了,比起以前的抱团取暖、孤芳自赏,中国科幻现在的热闹与“繁荣”难道不是好事儿吗?即使“繁荣”中有隐忧,那也是我们科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与解决的 。
有了“繁荣”,就能吸引更多的目光,吸纳更多的人才与资源,众人拾柴火焰高,就算是“假繁荣”,也终有一天会变成“真繁荣”,这样的前景实在令人期待 。
李雷:您是否有长篇创作计划,在您的科幻阅读中,是否感觉到国内科幻作品原创内容的缺失,对此有什么意见 。
杨晚晴:长篇的计划是有的,但长篇真的需要决心与毅力,也许某一天我会下定决心动笔吧,前提之一是我做好了知识与资料储备,二是我找到了这篇小说的“腔调”,而后者是需要不期而遇的灵感的……其实国内科幻作品在近十年中已经做的很好了,最大的问题是长篇的数量还比较少,不足以撑起一个水准足够高,竞争足够激烈,批评体系足够完善的业态 。 近几年这一问题在快速改观,让我们拭目以待 。
李雷:您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哪篇,简单介绍一下 。
杨晚晴:其实都满意,不满意不会拿出来(尬笑) 。 如果非要挑一篇出来的话,我就选《墓志铭》吧,这篇小说我个人认为在语言和立意上达到了我目前的最高水平 。 这是一个濒临死亡的人为濒临死亡的文明(也是为自己)想一句墓志铭的故事 。
李雷:获得这么多科幻奖项,请问有什么秘诀 。
杨晚晴:秘诀就是,多阅读,多思考,多写 。 只要水平到了,拿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要过于刻意,为了拿奖而拿奖 。
李雷: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接触到科幻,又是怎么样的想法才创作起了第一部科幻作品 。
杨晚晴:我与科幻结缘甚早,小时候我妈就给我买了一套《科幻故事365》,被我反反复复地阅读 。 但真正让我领略科幻之美的,是初一时我在学校阅览室里偶然挑出的一本《科幻世界》,其中王晋康老师的一篇《拉格朗日坟场》深深震撼到我 。 创作第一个科幻作品的想法就是,想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种科幻的审美震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