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汤之祖”钟爱的珠光青瓷

五百多年前 , 日本有一个被誉为“茶汤之祖”的高僧 , 他酷好中国文化 , 尤喜中国茶文化 , 在他的主持改造下 , 日本茶道得以完善光大 。 这位高僧名“珠光” 。 相传珠光使用的中国茶盅是一种枇杷黄、釉色润、深腹、敛口、小足圈的小碗 , 碗口以下弧线内收 , 器内壁划刻简笔花草间配“之”字形篦纹 , 器外通体划刻折扇纹 , 这种特色的中国瓷 , 应“珠光”大师之名 , 被誉为“珠光青瓷”而驰名世界 。
那么 , 这种被珠光和尚誉为茶道至品的中国瓷究竟产自何地?出身如何呢?
斗转星移 , 岁月绵绵 , 经过考古界的多年考证 , 发现在澎湖 , 在菲律宾、新加坡中屯岛、安宅、赤嵌海岸 , 在西沙群岛 , 在日本以及西亚各国都发现诸多的“珠光青瓷”残片 , 经过陆上、水下考古 , 逐渐证实这种瓷器的产地是浙江东阳、江山、金华、温州等地 , 福建省有同安、厦门、泉州、南安、安溪、莆田、连江、松溪、浦城 , 广东有潮州、汕头等地 , 其中以福建产品最多最好 。
笔者对珠光青瓷的若干窑口曾进行考察 , 收集到不少瓷片标本 , 现将它们进行排比分类 , 做拙文以求专家指正:
珠光青瓷 , 顾名思义 , 是青瓷 , 从胎、釉、形制、纹饰而言是中国青瓷的一个分支 , 其技法源于越器 , 仿之龙泉青瓷和耀瓷 , 从珠光瓷形制胎釉工艺和纹饰诸方面都可见到越、龙、耀瓷的印迹:
一、从釉色看 , 多呈青绿、青黄、枇杷黄或青灰 , 釉质近龙泉 , 釉多透明 , 但釉层较龙泉薄 , 较越器厚 , 多施半釉或不及底 , 釉施一次至多两次 。
二、胎土:坚硬、密致、淘洗不净 , 多有砂粒 , 胎色灰白或灰色;
三、焙烧工艺:多用龙窑、匣钵单烧 , 正置仰烧、叠烧、托座叠烧 , 少有垫烧;
四、形制 , 多宋元形制;五、纹饰特点及主要题材:
有器内外双面划刻印花 , 器内划卷草纹加篦纹“之”字排列 , 形如锯齿;器外扇形划纹 ;
有器内划花 , 碗心刻划莲花纹 , 内壁配篦纹;
有器内卷草刻花 , 饰篦点“之”字纹 , 中心刻花团菊纹;还有器心印纹花草、动物、鱼纹、吉祥文字等 。 有器外壁划、印蕉叶纹 , 叶脉以篦纹刻划 。
珠光青瓷碗类在工艺上还有一些特点 , 即是所谓碗心“线环”现象 , 即工匠在碗胎做成后 , 在器内底心用环状印模压出一个与底足相应的圆圈 , 上釉烧成后 , 碗心有十分显见的环状积釉圈 , 这即是日本陶瓷文献中称之为“线环青瓷”的由来 。
珠光青瓷是青瓷之一支 , 原本受浙江青瓷 , 尤其受龙泉青瓷影响最大 。 福建毗邻浙江龙泉 , 以生产珠光瓷量最多的福建松溪窑和浦城窑、同安汀溪窑为例试比珠光瓷与龙泉瓷之异同 。
从胎釉比 , 珠光瓷胎骨杂质较多 , 釉水薄 , 色黄或灰青 , 釉不及底 , 露胎 , 质地粗糙 , 龙泉胎纯、质细、釉水厚 , 釉色清净润泽 , 多呈梅子青、粉青 , 多次上釉乃至全器满釉 。
造型 , 珠光器修胎草率、有跳刀痕 , 龙泉器修胎工整 , 器表平滑 , 且龙泉器多陈设艺术品或仿古大器或祭器 , 而珠光瓷少见 。
装饰:珠光瓷胎体厚重 , 在纹饰上承接龙泉特色 , 常见纹饰有中心团菊纹 , 外划篦点花草纹 , 中心团菊纹 , 外饰对称局面的昆虫花草纹间之字形篦点纹;中心印花 , 外围饰划花、篦点纹等集刻、划、印花于一身的器物只有松溪、同安窑有;划3字形纹间篦划纹 。 另外龙泉器常用的堆、贴、塑、浮雕等手法 , 在珠光器中少见 。 由此可见 , 珠光青瓷纹饰与龙泉窑十分密切 , 但又有其自身特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