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来历( 四 )


牌坊
这座牌坊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它的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 。“誉延嘉树”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荫庇群生”说的是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辛亥革命时期槐乡大地就因大槐树而免去了一场大的浩劫 。
茶室
茶室,建于民国三年,专供游客歇脚休息、品茶聊天的场所 。面宽10.45米,进深4.77米,面积不大,脊高一般,形貌与民居无异,意义却不一般,它是为接待远方归来的游子而特意兴建,匾额与楹联所表述的也正是这种老家与归客之间的亲情 。
一代大槐树遗址
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 。这是民国三年在一代大槐树的原址上修建的遗址,其修建者景大启、刘子林等人都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为官,所到之处无不为当地移民后裔的殷切之情所感动,为使游子有归乡祭奠之所,他们广募商绅义士几经波折终于建成了这一遗址,其始末都记载于石碑之后 。
二、三代大槐树
这就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 。
石经幢
经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由多块石刻堆建成柱状,柱上有盘盖,刻有垂幔、飘带等,柱身刻陀罗尼经文及佛像 。这座石经幢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明代迁民的唯一见证 。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珍品 。
千年槐根
据考古人员鉴定,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期,距今约1000年左右,远在明初移民之前 。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 。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 。
新塑大槐树
新塑大槐树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所建,重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 。据记载当时的大槐树身围“七庹零一媳妇”,也就是说,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男一庹五尺,女一庹四点五尺,故这棵新塑大槐树身围近40尺,直径13尺 。
思源潭
水流千里总有源头,人处四海难忘故土 。移民先祖当年从这里开拔外迁,开疆拓土,但从没有一刻忘记过对故土的思念 。几百年后,移民后裔也绝不会因时间的遥远而淡忘对自己源头的眷恋 。在这里,您可以默念祖恩,掸尘净手,以虔诚的心情去祭奠您的先祖 。
献殿
“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 。
祭祀广场
“祭祀广场”位于“一堂两阁”正前方,东西宽99米,南北长93米,建设面积为9207平方米,总投资150余万元 。采用混凝土垫基,青石板铺面,肃穆庄严,可容纳万人祭典,称为万人广场,游人在这里既可体验殿堂的庄严,又可体验广场的壮阔 。
祭祖堂
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与施工,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 。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 。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