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具与泡茶

壶质与泡茶的关系
壶质影响泡茶的效果 , 这里所指的壶质主要是指密度 , 密度高的壶 , 泡起茶来 , 香味比较清扬 , 密度低的壶 , 泡起茶来 , 香味比较低沉 。 如果所泡的茶 , 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清扬 , 或者说 , 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清扬的 , 如绿茶、清茶、香片、白毫鸟龙、红茶 , 那就用密度较高的壶来泡 , 如瓷壶 。 如果所泡的茶 , 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低沉 , 或者说 , 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低沉的 , 如铁观音、水仙、佛手、普洱(后发酵茶类) , 那就用密度较低的壶来泡 , 如陶壶 。 这与我们烹饪所使用的锅具原理相当 , 炒青菜 , 我们希望炒出来的青菜又脆又绿 , 所以我们用铁锅猛火快炒 。 如果煮鱼头 , 我们喜欢用砂锅或炖锅 , 文火慢煮 。 如果我们用铁锅煮鱼头 , 当然还是可以吃 , 但是鱼汤一定没那么稠、那么滑;如果用砂锅炒青菜呢?那一定很糟糕 。
【壶具与泡茶】密度与陶瓷茶具的烧结程度有关 , 我们经常以敲出的声音与吸水性来表达 , 敲出的声音清脆 , 吸水性低 , 就表示烧结程度高 , 否则烧结程度就低 。 这与壶具的保温程度又息息相关 , 我们习惯性希望茶壶保温效果要好 , 事实上是不一定的 , 因为如果保温效果是绝对需要 , 那一把壶就要做得厚厚的 , 质地烧得松松的 , 结果很难卖得出去 , 再说 , 泡茶是在适当的浓度就要把茶汤倒出来 , 那会在壶内保温?讲究的泡茶法甚至于还使用定时器 , 浸泡的时间控制在“以秒计”呢 。
金属器里的银壶是蛮好的泡茶用具 , 密度、传热比瓷壶还好 。 “清茶”最重清扬的特性 , 而且香气的表现决定品质的优劣 , 用银壶冲泡最能表现这方面的风格 。 陶瓷器最近流行三分法 , 将高温烧结 , 但又不白 , 又不透光的一类称为“火石” , 这类壶具所表现的泡茶效果就介乎在“瓷”与“陶”之间 。
上不上釉与泡茶的关系
上釉就像在陶瓷器的土上穿了一件衣服 , 上釉的让人欣赏釉色之美 , 不上釉的让人欣赏泥土本身的美 。 宜兴紫砂陶艺是后者的代表 , 而且将泥土的美 , 泥土的情表现得最为深刻 。
谈到茶与壶质的关系 , 壶内不上釉的 , 这层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 但“得”、“失”间就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我们使用同一把壶在同一类茶上 , 用久了 , “茶”、“壶”间会有相辅相成的效用 , 使用过的茶壶比新壶泡出来的茶汤 , 味道要饱和些 。 但壶的吸水性不能太大 , 否则吸了满肚子的茶汤 , 用后陈放 , 容易有霉味 。 从另一方面来说 , 如果使用内侧不上釉的茶壶冲泡不同风味的茶 , 则会有相互干扰的缺点 , 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壶或是吸水性大的壶 。 有次茶道教室的泡茶考试课上 , 一位同学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鸟龙茶的未上釉陶壶冲泡当天的考试茶─白毫鸟龙 , 第一泡几乎喝不出是什么茶来 。 如果只能有一把壶 , 而要冲泡各种茶类 , 最好使用内侧上釉的壶 , 每次使用后彻底洗干净 , 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干扰下一种茶 。 所以评茶师用以鉴定各种茶叶的标准杯 , 都采用内外上釉的瓷器 。
色调与泡茶的关系
如果将茶器的质地分为瓷、火石、陶三大类 , 瓷质茶器的感觉是细致、高频的 , 与不发酵的绿茶、重发酵的白毫鸟龙、全发酵红茶的感觉颇为一致 。 火石质茶器的感觉较为坚实阳刚 , 与不发酵的黄茶、微发酵的白茶、半发酵的冻顶、铁观音、水仙的感觉颇为一致 。 陶质茶器的感觉较为粗犷低沉 , 与焙重火的半发酵茶、陈年普洱茶的感觉颇为一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