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园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插图
园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的思想感情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的课文 。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
【园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帝再次逃亡 。在混乱中,圆明园又遭到附近驻军溃兵和匪民的趁火打劫 。园内残存建筑除新宫门(绮春园宫门)有庄户保护外,全被兵匪推倒拆毁,拆卖砖瓦木料 。园内的古树名木、木质桥梁以及建筑地基中的木桩,全部被劫运往附近的清河镇出售 。经过这次洗劫,历经同治、光绪两朝修葺部分也荡然无存了 。光绪三十年(1904年)裁撤了圆明园的部分官员 。第五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