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茶技艺( 三 )


(3) 掌握沏茶浸泡的时间
当茶水比和水温一定时,溶入茶汤的滋味成分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 因此沏茶的冲泡时间和茶汤的色泽、滋味的浓淡爽涩密切相关 。 另外,茶汤冲泡时间过久,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等会自动氧化,降低茶汤的色、香、味;茶中的维生素C、P、氨基酸等也会因氧化而减少,而降低茶汤的营养价值 。 而且茶汤搁置时间过久,还易受环境的污染 。 如茶叶的浸泡时间特别长,则茶叶中的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易滋生细菌而引起霉变,更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故日常家庭沏茶也要掌握沏泡的时间 。 沏茶时间短,茶汁没有泡出;沏茶时间长,茶汤会有闷浊滋味 。 日常沏茶提倡边泡边饮为佳 。 一般红绿茶以冲泡五分钟为宜;红碎茶、绿碎茶因经揉切作用,颗粒细小,茶叶中的成分易浸出,冲泡三、四分钟即可(如在茶中加糖或加奶后再冲泡也以五分钟为宜);乌龙茶因沏茶时先要用沸水浇淋壶身以预热,且茶水比重大,故冲泡时间可缩短为:第一次冲泡时间为一分钟,第二次冲泡时间为一分半,第三次为二分,第四次为二分半,依次递增,以使茶汤不会先浓而淡;紧压茶为获得较高浓度的茶汤,用煎煮法煮沸茶叶的时间应控制在十分钟以上 。
(五)奉茶
由于中国南北待客礼俗各有不同,因此可不拘一格 。 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在客人左边用左手端茶奉上,而客人则用右手伸掌姿势进行对答礼仪,或从客人正面双手奉上,用手势表示请用,客人同样用手势进行对答(宾主都用右手伸掌作请的姿势) 。 奉茶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 。 斟茶时也应注意不宜太满 。 茶满欺客,酒满心实 。 这是中国谚语 。 俗话说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份 。 这既表明了宾主之间的良好感情,又出于安全的考虑,七分满的茶杯非常好端,不易烫手 。 同时,在奉有柄茶杯时,一定要注意茶杯柄的方向是客人的顺手面,即有利于客人右手拿茶杯的柄 。
(六)品茶
品茶包括四方面内容:一审茶名,二观茶形色泽(干茶、茶汤),三闻茶香(干茶、茶汤),四尝滋味茶叶的名称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俗话说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 。 茶叶名称的由来有的是出自产地、有的源于传说,很值得细细品味 。 欣赏干茶,即在选茶后对茶的欣赏 。 包括茶的产地、传说故事、诗词等名茶文化的内容,也包括茶的外形、色泽、香气等品质特征的鉴赏 。 品尝茶汤的过程:先闻茶香,无盖茶杯是直接闻茶汤飘逸出的香气,如用盖杯、盖碗,则可取盖闻香 。 温嗅主要评比香气的高低、类型、清浊;冷嗅主要看其香的持久程度 。 然后再观看茶汤色泽 。 茶汤色泽因茶而异,即使是同一种茶类茶汤色泽也有一点不同,大体上说,绿茶茶汤翠绿清澈;红茶茶汤红艳明亮;乌龙茶茶汤黄亮浓艳各有特色 。 最后尝味:小口喝茶,细品其味 。 使茶汤从舌尖到舌两侧再到舌根,可辨绿茶的鲜爽、红茶的浓甘,同时也可在尝味时再体会一下茶的茶气 。 茶叶中鲜味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类物质,苦味物质是咖啡碱,涩味物质是多酚类,甜味物质是可溶性糖 。 红茶制造过程中多酚类的氧化产物有茶黄素和茶红素,其中茶黄素是汤味刺激性和鲜爽的重要成分,茶红素是汤味中甜醇的主要因素 。 当然,品茶时也要注重精神的享受 。 品茶不光是品尝茶的滋味,在了解茶的知识和文化的同时,提高品茶者的自身修养,并增进茶友之间的感情 。
(七)续水
一杯茶,其冲泡次数也宜掌握一定的度 。 一般茶叶在冲泡三次后就基本无茶汁 。 根据测定,头泡茶汤含水浸出物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二开茶汤含水浸之物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三开茶汤含水浸出物总量的百分之十;而四开则仅为百分之一至三了 。 另外,茶叶中的微量元素往往最后才被泡出 。 故茶叶经过反复冲泡,会使茶叶中的有害成分(茶叶中的微量元素镉、铬等有害因素;茶中的铜、锌含量过多,对人体也有毒副作用;茶中的草酸或钙的含量过多,也易累积在体内,形成草酸钙结石等)也被浸出而有害人体健康 。 日常沏茶,无论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均采用多次冲泡法,一般以冲泡三次为宜,以充分利用茶叶中的有效成分 。 但沏茶次数过多,则茶汤色淡,也无营养成分,甚而有害人体健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