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牡丹最初是靠才华吃饭的……( 二 )


唐代牡丹的兴盛
“水陆草木之花 , 可爱者甚蕃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自李唐来 , 世人盛爱牡丹 。 ”
——周敦颐《爱莲说》
唐朝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鼎盛时期 , 当时牡丹在国都长安逐渐兴盛起来 , 到唐朝中上叶 , 长安牡丹的发展已有相当规模 , 形成历史上第一个高潮 。
唐人崇尚牡丹达到“家家习为俗 , 人人迷不悟”的程度 , 除宫廷御苑栽植牡丹外 , 道观寺庙 , 富豪宅院以及民间皆遍植牡丹 。
此时不仅牡丹花色品种多了 , 而且还出现了“双头牡丹”、“重台牡丹”和“千叶牡丹”等奇异而又珍稀的品种 。
诗人李白曾作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 , 常得君王带笑看 。 解释春风无限恨 , 沈香亭北倚阑干 。 ”生动地勾勒出唐时宫廷赏牡丹的情景 , 牡丹也自此留下“倾国”之名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牡丹最初是靠才华吃饭的……

文章插图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头饰牡丹的贵妇
唐代自武则天始 , 至唐玄宗天宝年间是牡丹发展的鼎盛时期 , 这同时也是中国牡丹发展的黄金时代 。
这里还有一段武则天与牡丹的典故广为流传 。
传说一日武则天雪后赏梅花 , 趁酒兴作诗“明朝游上苑 , 火急报春知 。 花须连夜发 , 莫待晓风吹” , 她自持贵为天子 , 世间万物皆应顺从 , 百花也不能例外 , 不管季节如何 , 须与梅花一道开放 , 以供其观赏 。
众花仙子不敢违旨 , 于是违背时令 , 果然于次日开放 , 唯独牡丹仙子不愿曲意奉承 。 武则天大怒 , 将苑中牡丹焚烧大半 , 其余尽贬至洛阳 。
据说从此牡丹待到秋末便枝叶焦枯如火焚状 , 似乎仍在向世人诉说着武则天的骄狂 。
传说毕竟是传说 , 仅供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 事实上武则天是有功于牡丹的 , 她十分喜欢牡丹 , 她的家乡文水县就盛产牡丹 。
她在登基后 , 发现宫苑内牡丹很少 , 就命人把家乡的牡丹移到御苑中 , 由于有皇帝做表率 , 于是王公贵族及平民百姓们也争相效仿 , 牡丹自此繁盛起来 。
宋、元牡丹不一般
“南北梅枝噤雪寒 , 玉梨皴雨泪阑干 。 一年春色摧残尽 , 更觅姚黄魏紫看 。 ”
——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北宋是中国牡丹发展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 此时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他的《洛阳牡丹记》中写道:“洛阳之俗 , 大抵好花 , 春时 , 城中无贵贱皆插花 , 虽负担者亦然 。 花开时 , 士庶竞为遨游” 。
这段时期出现了千叶黄花的“姚黄”和千叶肉红花的“魏紫”等十分珍贵的品种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牡丹最初是靠才华吃饭的……

文章插图
“姚黄”牡丹
在洛阳牡丹鼎盛之时 , 成都、陈州(今河南淮阳)牡丹也相继兴盛起来 。
徽宗年间 , 张邦基著的《陈州牡丹记》中记述了陈州牡丹的盛况:“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 , 然未若陈州之盛且多也 , 园户植花如黍粟 , 动以顷记” 。
南宋时 , 牡丹栽培中心南移 , 四川天彭(今彭州市)、浙江杭州等地成为栽植中心 , 陆游在他的《天彭牡丹谱》中记述道:“牡丹在中州 , 洛阳为第一;在蜀 , 天彭为第一” , 于是天彭遂有“小西京”(洛阳也曾被称为西京)之称 。
元代 , 由于社会变化 , 牡丹栽培处于低谷 , 直到明朝建立后才有改观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牡丹最初是靠才华吃饭的……

文章插图
元?王渊《牡丹图》
明、清牡丹再发展
“春风料峭几枝斜 , 浓艳依然带露华 。 牧佐旧为芸阁吏 , 曹南今有洛阳花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