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性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矫治近视?别闹了( 二 )


2008年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近视与户外活动时间的这种相关性 。 随后更多的研究得出与上述研究一致性的结果 。
机制上 , 虽然尚未完全明确 , 但是认为明亮光照 , 主要是紫外线B(UVB) , 可以刺激视网膜产生更多的多巴胺 , 多巴胺可以抑制眼轴的拉长 。
现在 , 通常认为 , 多巴胺与其他可能的几十种物质一起达成平衡才可以维持眼球的正常生长发育 。
通常室内即便被认为是明亮的照明 , 光线照度也仅仅在500~1000勒克斯(国际光强单位) , 而室外光照在28 000至130 000勒克斯之间 。 过多的室内活动势必影响视网膜多巴胺的分泌 , 导致眼球拉长抑制的不足 。
这种观点获得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证据的支持 , 尤其是当给予实验鸡视网膜注射抑制多巴胺产生的阻滞剂时 , 小鸡更容易患上近视 。
大量的临床研究也一致性支持 , 充足的室外活动时间是抑制近视的有效方法 。
前两天最新发表的一项由欧洲6个眼科中心进行研究通过对4000多名老人的回顾性分析同样发现 , 在14~19岁和20~39岁之间UVB暴露的增加与近视几率减少相关联 。
总之 , 目前认为 , 无论是内外因素所致 , 眼球的过度拉长是近视发生和进展的主要因素 , 眼球主要的屈光组件角膜和晶体无论结构还是功能都保持完好和健康 。
人工晶体植入
如前所述 , 晶体是眼睛主要的透光介质之一 , 更是眼球屈光度可调整性的唯一组件 。 晶体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和水分 , 随着的年龄增长的老化和内外因素的作用透光度逐步降低 , 当浑浊程度影响视力时就发生所谓白内障 。
目前白内障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 , 也没有有证据证明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性药物可用 , 唯一有效的治疗就是手术去除浑浊的晶体 。
问题是 , 晶体是眼睛最主要的屈光透镜 , 被去除后 , 需要植入替代物来恢复眼睛的屈光性 。 人工晶体植入应运而生 。
就是说 , 人工晶体的植入是应白内障手术治疗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
早期的人工晶体是单一焦距的 , 植入后病人虽然可以恢复视力 , 但是近视力需要佩戴适度的远视镜来矫正 。
随后 , 科学家研发出双焦和多焦人工晶体 。 目前 , 利用光学衍射和折射原理的多焦距仿生人工晶体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白内障术后老年人视力的需要 。
人工晶体植入可以用于近视治疗吗?
《放进眼里 , 盐水一冲 , 视力提高三倍 , 什么鬼?》一文对目前近视矫正的方法做了简单介绍 , 除了激光手术通过改变角膜的屈光度外 , 无论框架眼镜、隐形眼镜还是ICL手术 , 原理都是附加一个凹透镜矫正由于眼球拉长导致的屈光不正 。 而完全不涉及晶体 , 也就不破坏眼睛屈光度的可调整性 。

替代性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矫治近视?别闹了

文章插图

这样 , 对于成年人已经稳定的近视 , 或者青少年进展期近视的某个阶段 , 只需要矫正一定屈光度 , 眼睛的视力就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 尤其是 , 晶体仍然是完好的 , 眼睛对远近视力的调整能力丝毫不受影响 。
反观替代性人工晶体植入 , 用来治疗白内障是由于白内障患者晶体已经遭到破坏必须去除 , 并无奈退而求其次寻找替代物进行植入 。
同时 , 即便是目前最先进的多焦仿生人工晶体也是以部分地牺牲视力的清晰度和稳定性为代价的 , 对于白内障手术晶体必须去除 , 以及老年人视力相对的低要求来说已经是非常理想的治疗 。
但是 , 如果用这种替代性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来治疗近视 , 就意味着对年轻人的眼睛进行破坏性手术治疗 , 人为去除生理结构和功能完好自然存在的晶体 , 代之以不能生理性自动调焦的人工晶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