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性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矫治近视?别闹了

笔者《放进眼里 , 盐水一冲 , 视力提高三倍 , 什么鬼?》一文 , 对加拿大“8分钟永久恢复视力病提高视力3倍”的黑科技进行了分析 , 主要就外媒有关新闻报道 , 以及国内媒体的夸大和歪曲做了针对性解读 , 而没有涉及原理等额外的内容 。
文章在读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 很多网友籍此改变了对这种所谓黑科技的认识 。 然而 , 仍有不少网友被误导 , 并不切实际地期盼产品上市来拯救自己的视力 。 比如:
热心网友2016-12-2 14:02
我一直等着这种神器 , 没想到那么快就有了 。
暗淡蓝点wyTony2016-12-2 17:11
加油 , 希望这项发明能够成功 , 造福全体近视人群!!
热心网友2016-12-4 00:04
期待期待 , 妈妈看了这则报告说:“好好上学吧 , 眼睛在厉害也没事 , 有钱买这个”我 。 。 。
有感于此 , 笔者觉得有必要从医学原理上进一步来说明这种方法的不可行性 。
从本质上讲 , 这是一种用仿生人工晶体置换手术治疗近视的设想 , 因此 , 我们就从近视和人工晶体植入两方面说起 。
近视是怎么回事?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超过80% , 相信 , 读者中的很大部分自身就是近视 。 因而 , 对近视并不陌生 。

替代性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矫治近视?别闹了

文章插图

简单来说 , 我们的眼睛就如同照相机 , 眼裂就是镜头 , 瞳孔相当于光圈 , 正常情况下 , 一定距离之外的光线平行进入眼睛 , 通过角膜(单面)和晶状体(双面)这两个凸透镜的聚焦 , 恰好投射在视网膜上 , 形成清晰的影像 。
其中 , 角膜的曲度通常是固定的 , 只有晶体在睫状体牵动下凸曲度可以发生改变以调整眼睛对光线的聚焦能力 。 这也是远处和近处物体都可以清晰成像的原因所在 。
当光线不能准确投射到视网膜上时 , 我们称之为屈光不正 。 如果远处光线映像投射到视网膜前方 , 形成模糊影像;但视近物时光准确投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影像 ,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近视 。
人出生后眼睛纵轴较短 , 影像聚焦于视网膜后方 , 故婴儿都属于生理性远视 。 眼睛像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一样随着年龄发育生长 , 眼球逐渐变长 , 这个过程主要在婴幼儿期完成 。 但是 , 进入儿童期之后 , 眼轴仍然会缓慢地继续拉长 , 主要在5~16岁之间 。
而角膜和晶体的屈光度却几乎不随着年龄出现明显变化 。 因而 , 眼球纵轴的拉长是近视形成的主要因素 。
具体原因和机制虽然一直不清楚 。 但 , 除了生理性发育生长外 , 不外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 。
早在上世纪60年代 , 已经发现近视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 几十年来 , 遗传也成了唯一明确的近视原因 。
然而 , 单一遗传因素不能单独解释近视的成因 , 尤其是几十年来近视在全球的快速增加 。
最近50年来 , 近视在全球范围内全面爆发 。 在我国 , 青少年近视率从60年代的20%急速发展到近年来的超过80% , 年轻成人的近视率更是超过了90% 。 在整个东亚区呈现类似我国的情况 , 青年人近视率普遍超过90% 。

替代性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矫治近视?别闹了

文章插图

近视的爆发促使人们更多从环境因素入手对近视的成因和进展因素进行研究 。
【替代性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矫治近视?别闹了】开始 , 人们认为近距离视物 , 尤其是阅读等案头学习和工作是近视的主要原因 。 但是 , 更深入的研究最终否定了这种猜测 。
2007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 对514名视力正常的三年级儿童随访 , 5年后有1/5的孩子患上近视 。 通过多因素分析研究者发现 , 花更多时间从事户外活动的孩子比更多时间呆在室内的孩子更不容易患近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