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僧人玄奘的西行之路意义 玄奘西行用了多少年

乱世孤旅——玄奘的西行之路 。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 。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 。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 。
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 。因为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 。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依然返回了故土 。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 。
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

唐朝僧人玄奘的西行之路意义 玄奘西行用了多少年

文章插图
公元600年,隋帝国创建二十年,在都城长安以东的洛州附近,一个婴儿悄然诞生了 。
洛州是今天的洛阳,玄奘就出生在距离洛阳三十多公里的陈河村,玄奘俗姓陈,《三藏法师传》记载,陈氏家族曾经显赫一时,玄奘的高祖和曾祖,做过北魏的太守,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
祖父因为品学兼优,而出任国子博士 。父亲陈慧尽管只是隋帝国一个普通的县令,但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在这样的名门世家,幼年的玄奘,接受了良好的儒学熏陶 。
然而,童年的快乐转瞬即逝,玄奘五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十岁的时候,辞官隐居的父亲又撒手人寰 。显贵一时的陈家遭遇巨大的变故 。
父亲去世之后,无依无靠的玄奘跟随兄长来到洛阳的一座佛寺,从此踏入佛门 。
但是,这个早熟的孩子发现,洛阳的寺院生活非常适合自己的天性 。公元612年,隋帝国选拔僧人,这是一次由皇帝亲自发动的宗教活动 。
考试很严格,只有那些禀赋超凡的人才能被录取 。但是,十三岁的玄奘,以非同一般的聪慧打动了主考官,最终被破格剃度 。
少年玄奘,在洛阳浓厚的佛学氛围中逐渐长大 。由于良好的儒学功底,他不仅对佛教经典有惊人的记忆力,而且见解独到 。仅仅五、六年时间,他的才华就传遍了整个洛阳 。

唐朝僧人玄奘的西行之路意义 玄奘西行用了多少年

文章插图
公元618年,隋帝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 。当战火燃烧到洛阳的时候,玄奘来到了都城长安,此时大唐初建,战争还没有结束,长安的寺院破败不堪 。
痴迷于佛法的玄奘选择了南下,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游学生涯 。在七年的时间里,玄奘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种佛教典籍,如饥似渴的学习使玄奘声名鹊起,被誉为佛门的千里之驹 。
然而,疑惑开始困扰玄奘,佛的本性是什么?凡人能否最终成佛?佛教典籍中没有确切的答案,也没有一个高僧的解释令玄奘信服 。
对于一个僧人而言,这是一种根源于灵魂深处的迷惘 。玄奘明白,他将用一生的时间,去解开心中的迷惘,去寻求生命的意义 。

唐朝僧人玄奘的西行之路意义 玄奘西行用了多少年

文章插图
公元625年,玄奘结束了游学生涯来到大唐的都城长安 。此时,历经磨难的长安秩序已经恢复 。一个偶然的机会,玄奘碰到了一个来自异邦的高僧,这个叫波颇的僧人来自印度,他正在长安讲经说法 。
心事重重的玄奘从波颇身上迅速体悟到印度佛学的智慧 。在玄奘的年代,来自印度的佛经并不齐全,再加上翻译的曲解,对佛法的误读司空见惯 。
玄奘的内心充满了迷惑,佛法的的真谛究竟在哪里呢?波颇告诉玄奘印度有一个叫那烂陀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那烂陀有一个叫戒贤的高僧,通晓一切佛法经论,是当世的佛学大僧 。
玄奘决定前往印度,在佛教的发源地寻求佛法的真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