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苏大诗人在千年前赏月时发出这句感慨, 不求共聚一堂赏月谈天, 但盼人长久, 然而终究还是“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 古往今来, 家族意识浓重的中华民族传人每每中秋佳节, 皓月当空之时, 都尽可能地奔回家中, 阖家团聚品饼赏月, 尽享天伦之乐, 算是再浪漫不过的事 。 发展至今, 根据口味和地域的不同月饼分成了几大派系, 分别为苏式、广式、京式、滇式和潮式等 。 苏式月饼饼皮酥软, 油而不腻;广式月饼皮薄馅香, 中外闻名;京式月饼以糖馅为主, 有嚼劲颇为北方人青睐......经年累月中, 月饼是如何扩展为如此庞大的家族呢?
文章插图
苏轼把酒问月(网络图)
根据民俗学资料, 团圆过中秋的习俗源自上古, 《书舜典》中记载的“六宗”包括“天宗”, 而“天宗”就是祭拜日、月、星之神灵, 而赏月应该就源自远古时代先民的“拜月”, 当时只有仪式并没有品食月饼这一说, 而当人们齐聚一堂, 侃侃而谈之时, 来写点心填肚子则更能促进气氛, 吃什么呢?文人雅士钟爱的自然是精致的茶点, 所以有学者认为“月饼”最早指的是唐宋时代饮茶用的“茶饼”, 唐代陆羽《茶经》中富有制作工序:蒸熟、捣碎、入模子压制成形、焙干、串起来、封装 。 称”月饼“源自”茶饼“也有几分道理, 赏月之时, 墨客们饮茶品饼, 抬头望见皎洁明月, 低头发现形状和手中的饼很是相似, 一思量改名为”月饼“也是有可能的 。
关于月饼起源, 还有其他说法, 流传较广的说法之一是月饼起源于唐朝, 传说高祖李渊欢度中秋佳节之时品尝吐蕃商人进献的圆饼, 望见明月不禁畅怀”应将月饼邀蟾蜍”, 于是中秋赏月吃月饼就沿袭成俗, 后来由他的后人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李隆基发扬光大, 将品酒赏月定为制度下令执行;还有人说月饼是明初刘伯温所创, 用其来传播消息, 起义军将反元计划写在纸条上藏于饼中互赠, 并于八月十五造反, 功成之后为了纪念这一日子, 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吃麦饼;还有说月饼之所以风靡于世, 这得归功于清朝乾隆皇帝, 据传他游览杭州之时正值中秋, 在晚上和众学士们赏月品饼后对美味的月饼赞不绝口, 引得世人纷纷效仿尝食 。
文章插图
元代月饼模具(网络图)
月饼的来历众说纷纭, 难以辨别真假, 但是月饼确是流传下来了, 而且据史书记载始于宋代, 那时称为“圆饼”、“糖饼”或是“麦饼”, 顾名思义, 麦子做的里面含有糖浆的圆饼, 苏轼曾作诗称赞“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与饴”, 这是苏氏月饼的元祖, 苏氏月饼起源于苏州, 又称“姑苏月饼”, 备受江南人民的喜爱 。 利用小麦粉、饴糖、食用植物油或猪油加水制作皮, 又用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或猪油制酥, 随后包入馅、入模成型、烘烤而成, 吃起来酥松易化 。
到了南宋, 已出现油面做饼皮的月饼, 馅是果仁、糖和油酥等, 然而品种并不多, 制法也较为单调,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说:“'月饼' 是‘蒸作以食' 的饼食 。 ”
到了清明之际, 月饼种类越来越丰富, 制作手艺日臻成熟, 明代月饼的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 《酌中志》记载, “八月宫中赏秋海棠, 自初一起, 即有卖月饼者, 直至十五日, 家家供月饼瓜果”, 到了清代, 各地不同风味的月饼开始形成, 《燕京岁时记》中提到“ 至供月, 月饼到处皆有 。 大者尺余, 上绘有月宫蟾兔之形 。 有祭毕而食者, 有留至除夕而食者, 谓之团圆饼 。 ”由此可见, “团圆饼”是“月饼”当时的称呼, 明清时期, 我国对团圆饼的要求有三:一是要圆, 二是要大, 三就是看厨艺了, 如何利用坚果装饰月饼并且保证味道诱人 。
推荐阅读
- 火山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火山海啸的形成
- 葛优躺,青少年肥胖的罪魁之一?
- “包治百病”的秋葵,真有这么神奇吗?
- 趣话的四个境界,谁人达到最高
- 香港警察的职能到底是如何划分的?
- 你的牙齿为什么越来越黄?
- 你有这些奇葩的强迫症吗?
- 属马的戌时出生的命运好不好
- 从那些惊心动魄的车祸照片中,能看出谁更安全?
- 口径890毫米!解密俄罗斯的沙皇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