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养胃、养人的茶具( 四 )


可是 , 芸芸众生、凡夫俗子们怎样才能获得“顿悟”呢?许多高僧认为 , “吃茶去”是路径之一 。 赵朴初先生就说过:“七碗受至味 , 一壶得真趣 , 空持百千偈 , 不如吃茶去 。 ”意思是说 , 与其白白地守着千百部经书不得其解 , 还不如喝茶去呢 。 人们在紫砂壶上镌刻得最多的壶铭恰恰是“吃茶去” 。 “吃茶去” , 看起来是句大白话 , 其实是禅语 , 个中含天机 , 蕴藏着想通事理、获得顿悟的门道 。
综上所说 , 紫砂壶是一种文化含量很高的艺术品 。 它得天独厚 , 应运而生 , 完美地实现了日常家用与艺术把玩的结合;它扎根民间 , 尚理崇文 , 与古老的“五行说”、“阴阳观” , 以及“民间愿景”达成了绝妙的契合;它胸襟开阔 , 海纳百川 , 与儒、道、释等传统文化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 所以自从明代以来 , 紫砂壶一直受到天下茶客尤其是文人雅士的偏爱与追捧 。
紫砂壶的品鉴、赏析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 。 常言说得好 , “情人眼里出西施” 。 我喜欢的壶 , 你不一定也喜欢 。 同样 , 你特别宝贝的壶 , 我也不一定认为是最好的 。 所以说 , 人们很难建立一个绝对客观、绝对公正的关于紫砂壶的评判体系 。
现在和大家谈一谈鉴赏紫砂壶需要关注的几个点 。 老艺人们经常说:做壶无定法 , 但壶中有方圆 。 他们所说的方圆 , 就是关于壶的规矩 , 就是做壶、赏壶的基本原则 。 已故的艺术美术大师顾景舟先生认为 , 一把好的紫砂壶 , 应该是“形、神、气、态俱佳” 。 “形”指外形 , 主要指紫砂壶的轮廓与面相;“神”指神韵 , 指称紫砂壶的精神风貌;“气”指气质 , 与紫砂壶的用料、色泽以及各个部件的搭配、协调有关;“态”指仪态 , 涉及紫砂壶的大小、高低、胖瘦、刚柔等方面 。 顾先生认为 , 这四个方面如能够“贯通一气 , 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 。 另一位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认为:“通理得趣才为上乘之器 。 ”“理” , 主要指物之理;“趣” , 主要指情之趣 。 所谓“通理” , 就是要实用、好用、经用 , 要在容积的大小、身段的高矮、壶嘴的曲折以及各个部件的设计等方面力求做到合理 。 所谓“得趣” , 就是要有情趣、雅趣、机趣 。 有趣为上 , 无趣为下;趣高为上 , 趣寡为下 。 一把理、趣兼备的紫砂壶 , 才能满足日常家用与性情陶冶的双重需要 。
对于紫砂壶的鉴赏 , 本人也有一点思考与心得 。 我的鉴赏标准是:一把品质优秀的紫砂壶 , 应该具备四个特征:首先要好看 , 令你一见倾心;其次要耐看 , 令你百看不厌;第三要有意味 , 令你觉得妙不可言; 第四要有缘分 , 令你感到特别惦记 。
所谓好看 , 就是要养眼 , 要出众 , 要在林林总总的紫砂壶中超凡脱俗、风骚独领 , 使人过目不忘 , 一见倾心 。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 养眼不是抢眼 , 出众也不是出位 。 那种企图通过奇异的造型、怪诞的装饰来抢夺众人眼球的作品 , 虽然具有视觉上的诱惑力 , 但由于过于花哨 , 是不可能养眼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