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常发生感冒发烧的季节, 医院急诊室的走廊上随处可见输液的病患 。 很多人一感冒发烧就去医院输液, 认为这样好得快 。 但是一条“一项来自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 其中, 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保守估计, 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的传言, 把人搞糊涂了, 输液的危害竟然有这么大?
文章插图
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秘书处负责人、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王克安教授澄清,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有关不良反应报告的数据, 官方没有发布过因不安全注射死亡39万人这个数据, 更不可能细分到不良反应、大输液以后死亡 。 此外, “我国一年的输液量达104亿瓶, 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 。 ”的说法也不科学, 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解释“这组数据是生产量 。 我们国家每年生产的输液制剂一部分用于出口、一部分动物使用, 还有一部分在流通环节流转, 到了医院以后, 不光是用于输液, 还用于手术冲洗、创口的换药、血液的透析、腹膜的透析等等其他方面, 用量还很大, 而且医院也有库存 。 人均输液8瓶以上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 ”我们要反对滥用输液, 不是反对输液 。 那么关于输液还有哪些误区, 是我们一直深信不疑的呢?
输液治病好得快?
有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医务人员认为“输液治病好得快”, 只要得了病, 首先想到的就是输液 。 输液通过血液起效, 作用是快, 而且这种方式不需要病人的配合, 对非常衰弱的病人、意识不清的病人、不能吞咽药物的病人都可以使用 。 除此之外, 当口服无法吸收起效时, 也要采取注射的方式(当然不一定是输液) 。 但也同时存在风险 。 比如, 有的患者对某药物过敏而不知道, 通过口服的话, 不会立即产生严重后果, 还可采用催吐等方式排出体外 。 若是采用输液, 药物很快就会进入体内, 不良反应也会更快显现 。
输液调快点, 病好得快还节省时间?
不少人在打点滴时, 嫌速度太慢, 自行调快滴速 。 殊不知这一小小举动也许会导致昏厥甚至死亡 。 2011年, 在一起医疗事故中, 患者在滴注过程中死亡, 鉴定原因就是患者滴注的林可霉素滴速过快 。
专家:首先, 不赞成遇到发烧、感冒、腹泻等就输液 。 公众用药要遵循能口服就不肌注, 能肌注就不输液的原则 。 其次, 若输液, 切不可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一般情况下, 成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 儿童为20-40滴/分钟, 老人不应超40滴/分钟 。 一些特殊患者, 如患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者, 输液速度应控制在30-40滴/分钟为宜 。 输液速度过快, 易加重心脏负担, 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 如硝普钠滴注过快可使血压急剧下降 。 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滴注速度应为8-15滴/分钟, 过快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甚至昏厥 。 钾剂滴速过快或引起高钾血症, 表现为四肢无力、手脚口唇发麻、呼吸困难、心率减慢、心律紊乱, 甚至心脏停搏 。
孩子常输液, 血管多玻璃渣?
该说法来自国外一项动物实验结果, 国外研究人员曾在动物身上做过实验, 解剖发现输液多的动物血管上留有玻璃渣, 这说明现实社会当中“输液留下玻璃渣或塑料残渣的情况确实有可能出现” 。 发表该言论的专家是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 他认为媒体误读了他的本意, 他解释说这里所谓的玻璃渣并非日常所见的玻璃渣, 只是静脉输液微粒中极少见的一种 。 静脉输液微粒是在药物制造、药物存放、医疗器械、配置人员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 医学上早已肯定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性, 但可以规避, 无需夸大风险 。
推荐阅读
- 考驾照,中美有啥区别?
- 真假鸭血,吃了有问题吗?
- 巧克力有真有假,其中奥秘知多少?
- 安化红茶对健康有什么好处?
- 红糖姜茶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去除胃寒、预防感冒的常见饮品有哪些?
- 高铁上为何没有安全带?
- 客机空难,致命因素有哪些?
- 实战中,手枪的有效距离只有15米?
- 济南芙蓉街有哪些好吃的小吃
- 昆明好玩的地方有哪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