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何这么难?

诚实守信 , 本是中华民族一种最重要的传统美德 , “季布一诺 , 价值千金”的故事也已流传了千年之久 。 这个故事说的是秦朝末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 , 性情耿直 ,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 , 无论有多大困难 , 都设法办到 , 受到大家的赞扬 。

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 , 人们却惊讶地发现 , 我们的社会似乎陷入了研究的诚信危机当中 。 我们不禁想问 , 是什么让诚信变得这么难?一般认为 , 这是社会整体道德沦丧的一个方面 , 是人们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道德价值的结果 。 但如果追根究底 , 我们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答案:原来 , 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把“诚信”这个价值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
【孔子并不看重诚信】
在中国古代的价值体系中 , 忠和孝是最重要的 , 虽然诚信也占有一席之地 , 但在“仁义礼智信”中排在最末一位 。 就连儒家老祖宗孔子 , 对“诚信”的坚持也不是一以贯之的 , 当“信”与其他更重要的东西产生冲突时 , 就可以有所让步 。
在《论语》中记载过一个故事:有一次 , 一位姓叶的老者对孔子说:“我们那个地方的人都很正直 。 其中有一个人 , 叫直躬 , 他的父亲偷了羊 , 他竟然能够站出来将他揭发检举 , 这是多么深明大义、诚实正直啊!”孔子听了微微一笑说:“在我们那里所说的正直和你说的正直不太一样 。 在我们那里 , 如果儿子偷了羊 , 父亲会为儿子隐瞒 , 如果父亲偷了羊 , 儿子也会为父亲隐瞒 , 而这种父子间相互隐瞒也正是诚实正直的体现 。 ”
我们不难看出 , 在孔子眼中 , 父对子之间的“爱”与子对父的“孝”比起一般意义上的“诚实正直”要更加重要 , 甚至可以说 , 孔子认为 , 在做到了“爱与孝”的同时 , “信”也就自然而然地包含在其中了 , 没有必要刻意为之 , 如果为了“信”而抛弃“爱与孝” , 那么就是不“诚” 。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楚国有一个人叫直躬 , 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 , 于是他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楚荆王 。 楚荆王派人将他的父亲捉拿归案 , 准备将其父问斩 。 直躬听说后 , 请求楚王让自己代父受死 。 楚王感念他的孝心 , 同意了他的要求 。
然而在执行死刑的时候 , 直躬又对执行的官吏说:“父亲偷羊我将他告发 , 不是诚信正直的表现吗?父亲将被诛杀 , 我代他受死 , 不是有孝心的体现吗?又诚信正直又有孝心都会被下令诛杀 , 那么这个国家还有什么样的人能够得以不死呢?”执行死刑的官吏将直躬的话传达给了楚荆王 , 荆王感觉他说的很有道理 , 于是便将他放了 。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 , 讽刺道:“直躬的诚信可真奇怪 , 用自己的父亲一而再再而三地为自己博取名声!”
从《吕氏春秋》这个故事中 , 我们能更深地体会到孔子对“信”的态度 。 在孔子看来 , 如果一个人用牺牲“孝”为代价来换取“信” , 那么他的“信”就不再是纯粹的“信”了 , 而只是为了获取“名”而使用的一种手段 , 这样的“信”还不如不要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