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穿戴”到“能穿戴”的沟有多深?

2013年是“可穿戴元年” , 那么就意味着2014或不久的将来就是“能穿戴之年”吗?你一定能理解我的意思 , 倘若接下来可穿戴设备这个代表硬件发展趋势的科技无法在大众间普遍应用开来 , 那么它永远属于一个高大上的词汇、一个科技小众圈信徒的玩物而已 。

无论如何 ,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中 , 媒体炒大的泡沫成分很多 。 撇去浮躁与喧嚣 , 剩下的就是一大波要看到和解决的问题了 。 所以必须先破“危机” , 而后才能早日见“机遇” , 实现从“可穿戴”到“能穿戴”的完美跨越!
【智能的进阶:是颠覆 , 不是延伸】
首先声明的一点是 , 这不是泼冷水贴 。 我其实非常赞同有观点对目前智能硬件使用频率的界定——电脑是以天甚至周为使用频率 , 手机是以小时甚至分钟为使用频率 , 而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是以秒甚至微秒为使用频率的应用 。 而按照一般发展规律 , 高频应用一定会“截流”用户需求从而取得低频应用 。 所以我一直坚信可穿戴无处不在的未来 。
【从“可穿戴”到“能穿戴”的沟有多深?】只是目前 , 暂时还没出现一个必然的不可替代的设备功能点 , 来支撑起这么一个无限商机的新市场 。
就像火车从来不是一匹只是跑得更快的马 , 火箭不只是一架飞得更快的飞机 。 一切具备普遍应用意义的智能设备 , 其进阶必须是颠覆 , 而不是延伸 。 从可穿戴设备行业来看 , 至少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可穿戴还没有达到实现颠覆用户传统需求的层面:
第一 , 被概念化与被戕害的智能 。 从目前我们穿的衣服、穿的鞋子、佩戴的手表来看 , 我们可以依赖这些单独的设备就能完成保暖、掌握时间等能带来舒适感与便捷感的功能 , 如果将这些设备戴上“智能”的高帽后 , 仅仅是能为人们增加了认知上的新鲜感 , 那么 , 这无疑是一种形而上的“智能” 。
以目前烂大街的智能手表为例 , 其实大多数都是在机械手表“时间”的功能上添加了一个“时尚”的元素而已 , 再至多 , 将一些类似手机APP的应用“填鸭式”地塞进这个屏幕小而美、电池续航力还差的科技尤物中 。
【所谓的智能 , 体现在哪儿呢?】
打个比方 , 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进化革命 , 你以为靠的仅仅是触摸式人机交互或者大屏幕么?在我看来 , 无论是iPhone或是三星 , 其带来的颠覆性在于其将传统意义上手机用来“听”的功能升级到“看”的功能 。 如同我之前在《顺应用户习惯的说法有多偷懒》一文中引用的一组数据:
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手机约34次 , 使用频繁者查看手机的频率更是高达每6.5分钟1次 , 手机已经是每个人的新“器官” 。
请注意到这个词语——“查看” 。 你也能在现实中验证这一点:你看每天上下班的地铁上有多少人在讲电话 , 又有多少人在用自己的手机上下翻新闻、左右打飞机……
顺着这样的思路 , 在可穿戴设备上 , 如果能以智能的名义真正颠覆设备传统意义上的“穿”与“戴”的功能 , 那想必是极好的 。
第二 , 还有很多设备在走依赖智能手机的途径 。 前段时间业界有人说“宁可做智能手机的凤尾 , 也不当可穿戴的鸡头 。 ”其实也隐含了目前可穿戴设备在同智能手机的对峙上缺乏有底气的力量 。 所以 , 很多智能手环、手表 , 包括大牌GALAXY Gear , 都逃不出同智能手机或PC端“同台唱戏”的魔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