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具“四件宝”

中国的饮茶之道,最为讲究的恐怕要算功夫茶了 。 《清朝野史大观》载“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泉、漳三府,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 。 ”工夫茶大都是闲情逸兴烹饮或作为待客的礼节,故有“闲来细品工夫茶”、“无茶不成礼”之说 。  
前些年,笔者有幸到了一趟粤东,所到之处,热情好客的主人招待的都是色、香、味、艺俱全的工夫茶,至今回想起来,仍“茶”韵犹存,遂“作文以记之” 。

这工夫茶的“工夫”所在,首先是讲究“水为友,火为师”,水以活泉为佳,火以猛烈为上,茶以乌龙茶为适 。 入壶须三分之一茶末,因末少不香,末多苦涩 。 泡沏技法大致有“高山流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 。 而且,须有一套南国特色的茶具 。 看到这些美妙绝伦的工夫茶具,我不惜囊中银钱,破费一番,觅到了工夫茶具四件宝来 。

工夫茶具虽多,但茶人们却认为“四宝”是必具:孟臣冲罐(小紫砂陶壶)、若深瓯(小薄瓷杯)、玉书畏(烧水陶壶)、潮汕烘炉 。 闽、粤、台茶人对茶壶冲罐排名次有句茶谚:“一无名、二仕亭、三萼圃、四孟臣、五逸公 。 ”不知何为,“孟臣”排名第四却备受茶人宠爱 。 史传,孟臣是明代制壶名匠惠孟臣,他最早制壶于明代天启年间,最初壶底刻有“大明天启丁卯荆溪惠孟臣制”字样 。 《桃溪客语》载:“孟臣笔法绝类褚遂良 。 ”孟臣罐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暑夏不变馊的优点 。 茶人选购它的标准是“三山齐”,即把壶去盖覆置平桌,滴嘴、壶口,把柄三点平成一线就是真品了 。 泡茶越频越久,壶壁长的茶锈越厚,可节省茶叶,即使空壶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茶色,茶锈厚的孟臣壶常是茶主人炫耀“茶龄长”的物证 。 若深瓯是清代江西景德镇瓷的名匠若深的佳作,杯底书有“若深珍藏”如今业已罕见 。

工夫茶另“两宝”之一的玉书畏以潮州百年老号《陶圣居》做的尤佳,有极好的耐冷热骤变性能 。 隆冬,拿出炉外许久保温 。 工夫茶讲究水不能过热,玉书畏便于观察火候且不易生水垢 。 而潮汕烘炉则是选取粤东优质高龄土精工烧制的红泥小火炉,这种炉具早在唐宋年间即出名,特点是长形,有一尺多高,很雅观 。 炉心深又小,能使火热均匀省炭,炉有盖有门,通风性能好,值得称道的是水溢炉中“火犹燃,炉不裂”,有的艺匠还喜欢在炉门两侧配一对茶联 。  
可见古今艺人、茶人对工夫茶具倾注了多么诚挚的匠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