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她,就送石头做的脑白金

雄螳螂并不比男人更看重爱情 。 广泛流传的雌螳螂交配时弑夫之说并非事实 , 只有百分之一的雄性螳螂成了爱人的点心——与雌螳螂婚配确实也有危险 。 实际上 , 很多雄性螳螂会给雌螳螂送一只蝗虫作为聘礼 。 对于螳螂来说 , 蝗虫的贵重程度与人类的钻石戒指差不多 。

送钻石戒指表达爱意的历史并不算太长 。 有案可查的第一枚钻石订婚戒指 , 是1477年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一世送给法国公主玛丽 。 克西米连一世为玛丽的美貌倾倒 , 但玛丽已有婚约在身 。 克西米连采纳亲信大臣的建议 , 送了一枚镶着又薄又平的M形钻石戒指给公主 , 打动了她的芳心 。
而钻石被用于订婚仪式 , 是从1840年代才开始的 。
什么最能表达爱意
按一些人类学家的说法 , 在以打猎采集获取食物的原始时代 , 男女两情相悦表达爱意的方式颇具螳螂式的古风:男子会向心仪的女人送上一只小猎物 , 以博取心上人的欢心 。

爱她,就送石头做的脑白金

文章插图

然而 , 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后 , 似乎出现了倒退:在大部分文化中 , 婚姻的基础并非两个青年男女的两情相悦 , 而是双方家庭的互相认可 。 家庭的财力才是决定性因素 。 除印度等少数文化 , 缔结婚约时 , 总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输送财物 , 而非向女方本人 。

中国在多数情况下 , 真正大头的彩礼是随着迎亲队伍一同送达的 , 而欧洲则是在缔结具有法律效力的婚约时交割 。 文艺复兴时期 , 欧洲富裕家庭双方男性家庭成员参与的聘礼清点活动 , 甚至要请公证人出席 。 据马基雅维利的家庭日志记载 , 他嫁女儿时 , 公证人甚至连毛刷、镜子等无足轻重的物品也进行估价 。
整体上 , 无论农耕社会还是游牧社会 , 婚姻的聘礼总是偏向实用性 , 农业社会是粮食和纺织品 , 游牧社会是牛羊马匹或骆驼 。
越是富裕的家庭或社会 , 聘礼清单上的物品偏离实用功能的物品越多 , 譬如黄金和贵重装饰品这类物品都是财富的符号 。 在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 , 一担萝卜就能娶回一个新娘 , 新娘的价值倒退回了穴居时代 。
然而 , 如果男女双方在婚前就已情投意合 , 他们互相赠送的礼物才能更代表爱情本身 。
虽然兰花花们给放羊的情哥哥送的手帕、汗巾依然带有强烈的实用性特征 , 但亲手做就 , 并特意绣各种花纹图案——这不可兑换的高附加值 , 才象征了爱情的非物质特征 。
文化人送给情人的礼物更有脱离实用性的特征 。 譬如给爱人献一首诗 , 谱写一首曲子 , 绘一幅画、绣一副花、或以某些离奇的举动展示其浓浓爱意 。 总之 , 比较东西方爱情故事 , 不难发现人类表达爱情时互送的礼物 , 总是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1 , 礼物是直接送给对方的;2、倾向于偏离实用性而强化其精神性;3、可兑换性很低 , 并且 , 如果成本越高而兑换性越低 , 其价值越高;4、必须是送礼一方的劳动 , 最好是抽象劳动(这条很重要 , 文革时代结婚时互送的红宝书 , 具备了前三个特征) 。
对能接到这些礼物的多情女子来说 , 这些礼物的价值 , 远远高于获得她父母首肯的另外一个富裕家庭的聘礼 。 爱情的确是无价的 , 不能用财富来衡量的 , 至少在结婚前是如此 。
只是 , 在工业革命之前 , 浪漫的行吟诗人、四处游荡的文人才子、头脑发热的骑士 , 只是极少数的存在 。 也正是由于其稀少和罕见 , 在东西方 , 各种流传的爱情故事 , 都是由他们写就的 , 奠定了爱情表达的基本技术套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