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她,就送石头做的脑白金( 二 )


在金钱没有污染大学校园爱情的浪漫年代 , 中国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手段 , 基本没有超出诗人、骑士、才子与兰花花和王五构成的一个技术区间 。
工业革命让人类拥有了爱情的机会和权利 。 大家庭模式解体 , 每个民族的包办制婚姻都因此动摇瓦解 , 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独立和自由 , 爱情在每个年轻而美好的生命前招呼 , 而闪闪发光的钻石 , 也在正前方不远处等待着 。
婚姻保证金与订婚标配
真正男女平等的社会基础才是爱情存在的广泛土壤 。
即使在二战前的西方 , 女性婚后相夫教子的婚姻规则 , 也依然决定了女性在婚后处于从属地位 。 但与农耕社会不同 , 缔结婚约时 , 男方向女方家庭大笔输送彩礼的习俗 , 早已改为向女方本人送礼 。
不是所有人都有诗人或艺术家的才艺 , 中产阶级之家缔结婚约 , 表达诚意的最好方式 , 是实用性价值低但却贵重的黄金、宝石之类装饰品 。 而戒指从来都在西方的婚姻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
11世纪末12世纪初的夏尔特尔主教 , 通过对以往有关文献的整理 , 提出合法婚姻的缔结 , 除了双方同意外 , 还应具备以下条件:公开发誓、婚姻聘礼与陪嫁、交换结婚戒指、牧师祝福 。
如果是贵重的钻石戒指 , 那自然是更好的信物 。 而钻石戒指之所以成为爱情的信物 , 被认为是1888年组建后的、控制了全球钻石产销的戴比尔斯(De Beers)公司的伟大营销成果——它让物理特性稳定的钻石成了爱情的象征 。
不过 , 要让钻戒成为订婚的标配 , 单纯靠营销因素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 。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长期从事与家庭相关法律研究的教授玛格丽特 , 对钻石戒指成为订婚标配的历史源流 , 梳理出一个独特线索 。
她发现 , 她以美国为例 , 钻石戒指的销量变化 , 与相关婚姻法律和性观念变迁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

爱她,就送石头做的脑白金

文章插图

1935年 , 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先立法废除了解除婚约的诉讼 , 它很快成为一个潮流 , 到1945年 , 美国16个州都通过了类似的决议 。 今天即便在还未废除解除婚约诉讼的州 , 相关诉讼也已经名存实亡 。

【爱她,就送石头做的脑白金】这项制度的存废带来的变化是:此前婚约被视为一种正式的契约合同——如果未婚夫毁约 , 准新娘可以将他告上法庭 , 并索要赔偿 。 男方不仅要赔付女方为准备婚礼付出的实际成本 , 还可能支付悔婚所造成的精神损失 。
受清教徒文化影响 , 当时美国人的性观念极为保守 , 不认可婚姻外的性行为 。 但年轻人缔结婚约后 , 很可能会发生性关系 , 如果男方悔婚 , 女方会因为不再是处女 , 名誉遭到毁灭性打击 , 是日后婚姻和终身声誉的严重威胁 。
玛格丽特怀疑 , 正是在此背景下 , 寻求婚姻安全感的女性将目光投向了钻石戒指——这是一笔昂贵的押金 , 它会大大增加准新郎的悔婚成本 。
这项研究中 , 玛格丽特将包括戴比尔斯公司的大规模营销等诸多因素也包含进来 , 设计了尽可能多的变量 , 分别评估它们与钻石销量之间的相关性 。 这些变量包括 , 价格、广告量、废除解除婚约诉讼的州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二战期间的投资额、以及适婚年龄人口比例 。
研究结果显示 , 废除解除婚约诉讼是影响钻戒销量的最大因素 。 当法律不再是向“负心汉”讨说法的工具之时 , 钻戒成了女性对未来生活的安全感的来源 。
而1930年代 , 欧洲的钻石价格崩溃 , 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情侣都不再用其作为订婚礼物 。 戴比尔斯公司转战美国的营销攻势 , 恰巧撞上了法律修改后为社会习惯留下的重构空间 , 拿下了订婚仪式所要求的奢侈品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