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方人更会吃?( 二 )


然而 , 一个地方有更广泛的食谱不意味着一定会发展出更繁复的饮食习惯 。 比如近世的东北地区 , 它可提供的食材来源 , 远较关内地区更为丰富多样 。 但在粤菜的定型时期 , 东北的饮食文化并未胜出华北 。
虽然一个地方饮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 , 往往取决于当地富裕阶层 。 但一个地方是否足够发达富裕 , 与其是否产生繁复讲究的饮食文化 , 并无决定性的因果联系 。 山西的太古、平遥、祁县等地曾在数百年间富甲天下 , 却没有发展出足以自豪的饮食文化 。 同样 , 在欧洲 , 英国曾执掌世界财富牛耳数百年 , 比之海峡对岸的法国 , 其饮食文化却以简朴著称 。
有人类学家研究欧洲饮食文化时认为 , 自然环境的差异只是先天因素 , 而后天社会形态和社会文化的作用更大 。
譬如相邻的比利时与荷兰 , 菜单上的食谱几乎完全一样 , 都有丰富的海产品和肉食 , 也都偏好土豆 。 但是 , 以信奉天主教为主的比利时人 , 在欧洲属于“热爱生活”的人群 , 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享受饮食乐趣 , 其饮食的复杂程度和讲究程度都较高 。 而荷兰人则以高效著名 , 几乎不愿在吃上浪费时间 。
在欧洲 , 烹饪技术、饮食礼仪更为复杂的国家 , 几乎都是欧洲南部的天主教国家 , 比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 。 而北方的德国、荷兰、英国等新教国家 , 相对更注重效率 , 饮食文化上远不能与前者相比 。
在普遍注重美食的南欧国家中 , 法式美食依然卓然不群 , 自有其特殊文化因素 。 法国大革命后 , 平等观将新的美食哲学普及到了整个社会——真正的美食家是可以超越社会阶层的 , 只要他懂得欣赏 。

为什么南方人更会吃?

文章插图

新教与天主教的文化伦理差异 , 在欧洲泾渭分明 。 早期的新教带有强烈禁欲主义色彩 , 崇尚简朴 , 禁绝奢侈浪费 。 17世纪英国内战期间 , 清教徒的辉格党人与天主教的保皇党对比 , 前者不苟言笑不爱玩乐 , 吃的是难以下咽的食物 , 而后者则较喜欢享受美食的感官刺激 。
美国的情形亦然 。 从英格兰移民到北美的清教徒 , 一开始就继承了“难以下咽”的英式饮食传统 。 19世纪 , 法式美食随着新移民登陆北美 , 开始冲击北美的饮食文化 , 美国出现了抵制法式美食的“科学饮食”运动 。 营养主义者们从食品的营养成分角度出发 , 论证美式饮食因为比法式美食更科学 , 所以更值得推崇 。
家庭结构
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的家庭组织形态 , 同样对饮食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 在近世的欧洲 , 天主教国家的家庭多为数世同堂的大家庭 , 而在北欧新教国家 , 几乎都是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 。
一个大家庭居多的社会 , 需要一份更长的菜单 。 餐桌不但是一个家庭内部维系关系和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和工具 , 也会成为社交媒介的重要手段 。 因此形成一种注重享受饮食感官之乐的文化 , 是必然的结果 。
【为什么南方人更会吃?】在欧洲北部以夫妻为核心家庭的社会 , 饮食作为情感交流纽带的功能需求较弱 , 他们不像南欧人那样 , 把大量时间花在餐桌前交流感情 。
中国的情形也是如此 。
在中国 , 从食物来源的广泛程度来看 , 岭南地区(广东、福建)相对长江流域 , 尤其是长江下游地区并无明显优势 。 江南地区近千年来一直是中国经济中心 , 岭南无法与之相比 , 但近世的粤菜 , 却在讲究程度上后来居上 , 压过有深厚传统的江南 。
粤菜的崛起虽有商业因素 , 但从社会学角度看 , 岭南地区最显著的特点是宗族社会 。 由于历史上北方移民南下时与本地人的激烈冲突 , 岭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聚族而居的社会形态 。 很多村落甚至呈辐射状向心分布 , 最极端的是客家人修造得如同城堡的土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