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大城市一遇暴雨就积水?

大城市里突然下场暴雨 , 路面短时间内有积水其实正常 。 需要检讨的是 , 降雨导致积水频繁成灾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 比如2012年夏天的北京 , 立交桥下积水超2米 , 车主在闹市的大马路上溺亡 。 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

目前降雨导致国内城市积水严重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与维护 , 未能跟上近些年中国城市开发的步伐 。
首先要清楚城市为什么得重视下水道建设 。 在农村 , 雨水降下来会直接渗入土壤 。 而城市里 , 钢筋水泥大马路 , 绝大多数雨水留在了地表 。 城里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 留给绿地公园水域的面积越来越少 。 排水管网系统 , 也就是俗称的下水道 , 面临越来越大的排水压力 。
下水道一直有个国家建设标准 。 1949年以后 , 这个标准一直给定模糊的范围 。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排水专家周玉文曾经告诉我说 , 最早的排水设计规范规定 , 一般地区可以选择从0.25年一遇到2年一遇暴雨的管网标准 。 之后几十年中国升级过几个版本 。 包括从0.33年一遇到2年一遇 , 从0.5年一遇到3年一遇 。 到现在 , 根据最新的国家标准 , 一般地区的管网是从1年一遇到3年一遇 。
虽然标准有给定范围 , 但国内城市建设长期重地上、轻地下 , 绝大多数城市选择了管网建设的下限 , 也就是0.5年一遇、1年一遇来设计 。 也有一些特殊地区除外 。 比如 , 国家级党政军行政办公区作为“特别重要地区” , 要求能对付的暴雨标准是10年一遇 。 另外 , 市级党政军行政办公区、重点功能区、不耐水浸泡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事办公区、重要基础设施等作为“重要地区” , 选定5年一遇的标准 。
相比之下 , 发达国家一般要求雨水管网设计在5年一遇暴雨标准以上 , 且管网标准通常是按照汇水面积、地面透水能力、地下空间状况综合确定 。 整个排水防涝体系的规划、建设基本上比较完善 。 在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水平上 , 发达国家也要拉出国内一截 。
建设标准、施工理念、管理技术等各种问题累积在一块 , 就形成了国内脆弱的排水系统 。 国内很多大城市一遇暴雨就长时间积水 , 也就不难理解 。
当然 , 避免暴雨导致积水成灾 , 不是说单纯把排水管网标准升高就行 。 有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排水系统做得很好 , 碰上极端的大暴雨天气 , 还是会遭殃 。 毕竟工程设计要考虑成本 , 总得有个限度 。 5年一遇标准的排水管网 , 碰上10年一遇的暴雨 , 短时间里还是会出现积水 。
这时候 , 城市的软件水平就变得很重要 。
香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 根据香港渠务署官网的信息 , 1980年代以前 , 香港因为台风暴雨发生洪涝 , 造成数十人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 。 后来 , 香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结果过去20年间 , 香港的暴雨总计仅造成2人死亡 。
因地制宜治理积水点是香港政府一方面的工作 , 另一方面则是建立完善的预警制度 。
在香港渠务署的网站上 , 人人都可以看到香港近年来积水点情况的变化 , 香港政府防洪工程的建设状况 。 这些信息全部有据可查 , 且读者查看一目了然 。 从翔实的文字解释 , 图片说明 , 到直观的数据表格、视频 , 一应俱全 。 遭遇特大暴雨时 , 人们知道哪些地方会出现积水 , 积水点附近的居民也会提前做好准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