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0毫米左右,翅展20~26毫米 。全体鲜黄色,前后翅及胸腹部均有黑斑点 。卵椭圆形,长0.6~0.7毫米,初为乳白色,孵化前为红褐色 。幼虫体长22毫米,头部暗褐色,身体各节有淡褐色斑点数个 。蛹长13毫米,褐色或淡褐色 。
【为害症状】
以幼虫为害桃果实 。卵产于两果之间或果叶连接处,幼虫易从果实肩部或两果连接处进入果实,并有转果习性 。蛀孔处常分泌黄褐色透明胶汁,并排泄粪便黏在蛀孔周围 。
【发生规律】
在我国北方各省1年发生2~3代 。以老熟幼虫在向日葵花盘、茎秆或玉米以及树体粗皮裂缝、树洞等处作茧越冬 。北方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越冬代成虫,第一代成虫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桃,第二代幼虫多为害晚熟桃、向日葵、玉米等 。成虫白天静伏于树冠内膛或叶背,夜间活动 。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趋性,对花蜜、糖醋液也有趋性 。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冬季或早春及时处理向日葵、玉米等秸秆,并刮除桃树老翘皮,清除越冬茧 。生长季及时摘除被害果,集中处理,秋季采果前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越冬幼虫集中杀灭 。②物理防治 。利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杀成虫 。③用性诱剂诱杀成虫 。④化学防治 。在各成虫羽化产卵期喷药1~2次 。交替使用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杀铃脲悬浮剂8000倍液 。
【桃蛀螟为害桃树有何特点?怎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