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适生条件( 二 )


    叶子是直接接受阳光的器官,因此茶树光能利用率还与叶片的着生角度及方向,即叶片的配置方式有密切关系 。 因为它直接影响叶片的受光量 。 尽管叶面积较大,但配置方式不好,彼此遮荫,还是不能充分利用光能而获得高产 。 因此,茶树叶面积大小和叶片配置方式与净光合生产率的高低总是密切相关的 。 近年来的试验表明,直立叶片的茶树(如浙江黄叶早)比水平叶片的茶树(如绍兴5801)较有利于接受日光,表现出较高的光合利用率,可获得较高的鲜叶产量 。 一般随着叶片着生角度加大,反光率增加,透光率减小,下层叶片被严重遮荫,叶层变薄,对产量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
    此外,茶树群体的光能利用与种植方式(包括播种密度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密度也相应地要有所变化 。 近年来,不少地区和单位正在试验和采用的密植茶园,以增加植株总数来提高种植前期的光能利用率,可以达到早期高产 。 但过度密植,会导致茶园通风透光不良,使植株中下部的光照减弱,光合产物反而减少,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以至造成减产 。 只有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又保证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才能使茶树得以正常生长,并能持续高产 。
    在生产实践中,为了改善光照条件,尤其在南方茶区,采用茶树行间种植遮荫树以减少直射光的影响 。 这在鳊、斯里兰卡的平地茶园也广为采用 。 又如在日本为生产玉露茶采用人工搭棚遮盖,减少直射光能提高茶叶品质,称为覆下茶园 。
    所以,在探索茶树光的适生条件时,不仅要考虑到茶树的生长发育,而且还要考虑到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 从茶叶品质来讲,绿茶是在低强度日照下较为有利 。 而红茶的情况则较复杂,一般茶树在高强度光照和高温下生长时,茶叶中的单宁含量高,有利于制成汤色浓而味强烈的红茶 。 但红茶的品质,如以香气为主时,可以说也是不需要高强度日照的 。 因此,关于红茶栽培的适宜日照强度尚难作出定论 。
    总之,为了经济有效地利用光源,从栽培技术上,除了做好选用良种和园地的选择外,还需做好合理密植,人工灌溉,以及遮荫等技术措施,以提高茶树对光的利用率 。
    1、温度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因子之一 。 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 。 只有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茶树才以正常地进行一切生理生化活动 。 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 。 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 。
    一般认为适宜茶树经济栽培的温度是在年平均13℃以上 。 灌木型茶树能耐较低的温度能忍受最低的临界温度可达零下6-18℃,在厚雪覆盖的条件下,甚至气温更代一些还可以越冬 。 然而乔木、小乔木型茶树耐低温性能较差,如我国的云南大叶种在零下5℃时便会受害 。
    茶树所能忍受的最高临界温度是45℃,但一般在35℃以上,生长便会受到抑制叶片出现灼伤,特别是干旱季节,受害更为严重 。
    在外界综合条件的影响下,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或生物学最低温度) 。 茶树的生物学零度为10℃ 。 生长季节中生物学有效温度的累积值,称为有效积温 。 茶树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应在4000℃以上 。 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 。 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 。 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春季当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以后随温度上升,生长加快 。 最适宜茶芽一长的日平均温度是17-30℃ 。 秋科季节,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茶树由生长转入休眠 。 此时枝叶内积累了较多的淀粉 。 而后又形成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以及色素等自卫物质,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同时细胞内自由水显著减少,使原生质粘度增高,从而,提高了茶树抗旱、耐寒能力 。 因此,在我国北就或高山茶区为了解决茶树安全越冬问题,除了引种或选育抗寒力强的品种外,在栽培措施上,凡能诱发茶树体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以及核酸等物质增加的,都能增强茶树的抗寒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