烝民原文、作者( 三 )


此诗主要以赋叙事 , 开篇以说理领起;中间夹叙夹议 , 突出仲山监之德才与政绩;最后偏重描写与抒情 , 以热烈的送别场面作结 , 点出赠别的主题 。全诗章法整饬 , 表达灵活 , 为后世送别诗之祖 。在《诗经》中此篇说理成分比较浓厚 , 在诗歌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 后世“以理为诗”当溯源于此 。此诗语言也很有特色 , 尽管多用说理、议论 , 却不迂腐呆滞 , 这除了诗人的激情之外 , 还在于语言运用独具匠心 , 诗人多以民间俗语入诗 , 如表现仲山监扶弱锄强的性格特征、赞美仲山监重视修身立德 , 都是反用俗语来衬托 , 这比直说简洁、形象 , 又有理趣 , 说理中注进了诗味 , 故姚际恒称此为“奇语”(《诗经通论》) 。诗中一些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 , 有的经后人使用或提炼 , 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 , 如“小心翼翼”、“明哲保身”、“爱莫能助”、“穆如清风”等 。善用虚词与叠字词本是《诗经》的语言特点 , 此篇独特之处是“之”字的运用 , 全诗十二个“之”字 , 用于句尾的有九个 , 其中第六章连用五个“之”字收句 , 娓娓道来 , 委婉有致 , 起到了特有的抒情效果 , 姚际恒指出“多用‘之’字 , 见缠绵之态”(《诗经通论》) 。第十、八两章连用“业业”、“捷捷”、“锵锵”、“彭彭”、“骙骙”、“喈喈”等叠字词 , 铺叙送行场面的壮观和行动的迅捷 , 绘声绘色 , 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与节奏感 。此诗押韵复杂 , 除五、六两章用一韵外 , 其余各章皆用两韵 , 韵脚也变化不定 , 如第一章则、德为韵 , 下、监为韵;而第二章德、则、色、翼、式、力为韵 , 若、赋为韵;第三章考、保为韵 , 舌、发为韵;几乎无规则可循 , 后五章也是如此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周宣王重臣尹吉监的作品 。《毛诗序》谓“尹吉监美宣王也 , 任贤使能 , 周室中兴焉”;因诗中直接颂扬的是仲山监 , 而不是周宣王 , 故朱熹《诗集传》认为是“宣王命樊侯仲山监筑城于齐 , 而尹吉监作诗送之” 。
作者 【烝民原文、作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