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客:游子年幼也 。
晚吹:晚之吹角 。一说晚风 。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李贺在洛阳送别去江西谋生的小弟时写的,当作于元和八年(813年) 。李贺因病辞官,对原先生机窘绌的李家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李贺再次启程至洛阳寻找出路;时隔不远他的弟弟离开故乡前往庐山一带 。小季取道洛阳告别李贺,分手在即,李贺在郊野相送,于是有了这两首诗 。
赏析 第一首叙离别之感受 。首二句极写自己之贫困与狼狈,在洛阳郊外作别,无俎豆陈列以相送,所乘之马既瘦又老,自感惭愧 。后六句遥想小弟离别后的情景 。先想象小弟过香炉峰时,身影落在鄱阳湖里,怀念小弟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 。其次想象小弟泊舟石镜峰的景况和心绪,长船倚云而停泊,四顾凄迷,又当石镜秋凉之夜,倍感孤寂 。小弟值此情境,岂能不动乡情 。无处倾诉,只能对月悲啼 。
第二首言兄弟之情 。此诗平仄交叉用韵,分成四段,结构齐整,层次井然 。首四句写“别”,送别处的柳枝,挡住马头,道边的官槐发芽如兔目,此时此地将作千里之别,犹弟持此以易斗粟,也就是《左传》所谓“餬口四方”的意思 。兄长无力维持家庭生计,弟弟年幼而远行谋生,真可悲伤,所以措辞很沉痛 。次四句写“母心”,叙说老母思念、牵挂二子 。二子一南一北,离家远行,故曰“脉断” 。老母心里像悬挂着春线,牵挂两地 。老母居室的树影,随月光转移,梦里见到江西的小儿 。再次四句写“我”,兄长已经二十多岁,颇有髭须,辞家三年到京城任职,“索米王门”,却辞官而归,事业无成 。最后四句写“忆”,承上文而来,既然一事无成,所以家庭冷落,荒沟积水,水光如刀,庭前老柳,已被蛀空 。诗思又由眼前景转向远方“江干”,遥忆“江干幼客”小弟,年幼独自外出,令人忧虑挂念 。这时忽然听到野外呼呼的风声,如人悲号,更令人感到无限悲伤 。
这两首诗集中地表现出李贺与其弟离别的悲伤以及兄弟之间真切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中唐时期农村经济的凋敝 。全诗感情真挚,情趣深永 。
作者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原文、作者】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推荐阅读
- 送娄行所觐省庐陵二首其一原文、作者
- 夏日村居四十二首其三十五原文、作者
- 送滕子还闽二首其二原文、作者
- 夜坐二首原文、作者
- 天宝宫词十二首寓感其六原文、作者
- 除夜二首其一原文、作者
- 贼臣刘豫挟虏骑犯两淮天子亲总六师出征贼骑摧衄宵遁銮舆既还效杜拾遗作欢喜口号十二首其一原文、作者
- 次赵可大见赠二首其一原文、作者
- 步韵和章仰苏先生二首其二原文、作者
- 夏暑早时朝二首其一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