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饼上的白色粉末是什么?还能喝吗?

【普洱茶饼上的白色粉末是什么?还能喝吗?】 “之前喝一款中期茶时, 发现包装上有几个虫洞, 茶饼上也有一些白色粉末状物质, 另外一位茶友说是正常现象, 但还是有点害怕...”
“老板, 你家的普洱茶包装上怎么有油啊?难道是普洱茶出汗了?”
“听说普洱茶条索上的茶毫越多, 说明这款茶的品质越好?”
“前两天喝茶时茶汤上升腾起一阵阵的白雾, 虽然挺好看, 但不知道是什么, 有点担心...”
新手茶友在喝茶时, 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上述这些情况, 这些现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今天这篇文章, 就来科普下普洱茶的茶虫、茶末、茶油、茶毫和茶氲现象 。

普洱茶饼上的白色粉末是什么?还能喝吗?

文章插图

茶虫
“虫眼”, 也称“虫洞”, 即纸虫噬咬普洱茶绵纸后出现的各种小洞, 常见于中期茶上, 只影响绵纸品相, 不影响茶叶品质, 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 。
目前大多认为, 普洱茶上的纸虫来自筒装的笋壳和件装的竹蔑中, 在之前的科普文章中, 陆离为茶友们介绍过笋壳的由来, 是一种无公害的天然材料 。
竹箬装七子饼:微生物发酵的最佳载体 。
在以前, 受限于加工条件, 用于包装普洱茶的笋壳和竹篾, 大多是通过水煮后日晒的方式来消毒处理的, 这种高温后长时间冷却虽能消灭大部分虫类, 但灭活效果并不彻底 。
普洱茶饼上的白色粉末是什么?还能喝吗?

文章插图

之后, 这些漏网之鱼就会随着普洱茶的包装一同运输, 在后期仓储存放后, 这种茶虫会以噬咬竹壳和棉纸为生, 这点也可从“笋壳装老茶多茶虫”这一现象中得到验证 。
虽然被茶虫咬过的绵纸会影响品相, 但一个公认的事实是, 这种白色小虫只吃纸, 不吃茶, 不会降低普洱茶的品质, 更不会影响茶品安全, 这点陆离从多个角度进行验证 。
第一, 这种银白色小虫的学名叫蠹(du)虫, 业界也称衣鱼, 银鱼, 书鱼, 在南方地区广泛存在, 习性上只喜欢竹、木以及各类竹木制品, 而不蛀噬茶叶 。
第二, 很多中期茶的笋壳和绵纸上都有蠹虫咬过的痕迹, 但裸饼条索分明, 干爽油润, 香气也很好, 并没有受潮劣化的特征 。
第三, 上文讲到这些茶虫是从笋壳和竹篾中来的, 因此很多纯干仓中期茶, 绵纸上仍有虫洞, 仅从虫眼上, 是无法判断总体仓储的, 普洱茶的内质也不会受到虫洞影响 。
说到这里, 很多新入门的茶友, 也反馈过普洱茶饼上出现了一些白色粉末, 担心是某种霉菌, 其实这些大多是茶虫咬过后留下的纸屑粉和笋壳粉, 也是完全无害的 。
而验证方法也很简单, 用干净的毛刷轻轻地去扫茶饼表面的粉末, 这些外来的附着物自然会被扫下来, 而霉菌是从内里生长出来的, 是无法被扫去的 。
总之, 普洱茶绵纸上出现虫洞, 是一种不影响品质的正常现象, 茶厂也早已改善灭活方式, 新制的普洱茶, 已经很少会出现茶虫和虫洞了 。
茶毫
茶毫, 也叫茶毛 。 通常生长在茶叶条索纹理之间的白色茸毛, 一般出现在叶背面或芽头上, 含有丰富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 对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 。
一般来说, 鲜叶的嫩度越嫩, 茶毫就越多 。 从这个角度看, 茶毫越多, 好像越能代表这款茶的品质优秀, 但事实并非如此 。
嫩芽嫩叶上附着的茶毫会较多, 而老叶片上的茶毫则较少, 因此也是判断原料嫩度的依据之一 。 而很多茶也没有茶毫, 但并不影响其口感和风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