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投降了曹魏,为何刘备不但没怪罪于他?


黄权投降了曹魏,为何刘备不但没怪罪于他?

文章插图
黄权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有才干但却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人物 , 他的一生可谓十分坎坷 , 在刘璋处不为重用 , 后归刘备却也遭到猜疑;刘备夷陵惨败 , 黄权因归途受阻而降魏 。
小说演绎中 , 对黄权的态度多是责备 , 如《三国演义》中就引用了两首诗来谴责黄权不能坚持己见而改换门庭的做法:
其一:“倒挂城门捧谏章 , 拼将一死报刘璋 。黄权折齿终降(刘)备 , 矢节何如王累刚!”
其二:“降吴不可却降曹 , 忠义安能事两朝?堪叹黄权惜一死 , 紫阳书法不轻饶 。”
然而历史却对黄权似乎抱有同情 , 徐众以“既忠谏於主 , 又闭城拒守 , 得事君之礼”的评论肯定黄权 , 陈寿则评价黄权“弘雅思量” 。在笔者看来 , 黄权确确实实是一个有才且不失德行之人 , 其一生艰难的背后或隐藏着刘备入蜀后用人之失当 。
▲黄权(?—240年4月) , 字公衡 。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
一、黄权其人
根据《三国志》的相关记载 , 黄权其人不乏能力 。
首先是其战略眼光 。刘璋迎接刘备入川 , 黄权曾经鲜明地反对过 , 他向刘璋指出:刘备素有骁名 , 如果入川 , 以部曲对待刘备则刘备必然不满意 , 如若以宾客对待刘备 , 那么一国不容二主 , 故而不应迎刘备入川 。如此分析可谓一针见血 , 然而刘璋并未听从 , 反而将黄权降职 。刘备入主西川后 , 曹操旋即出兵进攻汉中张鲁 , 黄权指出:汉中是蜀地的门户 , 如果丢失汉中 , 则有如砍断蜀地的腿脚一般 , 因此必须重视并尽快争夺汉中 。之后的事实证明 , 黄权的看法是十分正确的 , 汉中的得失 , 关乎蜀汉政权之安危 。
▲刘璋(?-220年) , 字季玉 , 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其次是其军事才能 。《三国志先主传》和《三国志黄权传》记载 , 曹操进攻汉中 , 张鲁奔走巴中 , 此时刘备让黄权率领人马前往迎接张鲁 , 而之后张鲁投降曹操 , 黄权虽然没有完成预期的迎接任务 , 却也顺手击破了杜?C、朴胡等少数民族部曲 , 取得了小的胜利 。能够在已然徒劳无功的情形下 , 见机出击、寻求战机、取得战果 , 足见黄权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 , 黄权作为极少数有谋略和战斗经验的人员随同 , 在兵势顺流而下的情形中 , 黄权指出:如此进兵 , 进易退难 , 希望刘备坐镇后方 , 自己代替刘备在前方探听吴军虚实 。而刘备却认为黄权有意阻战 , 将他打发到北面防御曹魏 。最后的结果证明 , 黄权的担忧和意见是有道理的 , 刘备此次用兵过于急躁、失于计较 , 最后遭受惨败 。
▲夷陵之战
最后是其人品德行 。黄权并非是孟达那样的政治投机者 , 也非法正那样的睚眦必报者 , 他有着自己的原则和操守 。刘备入川时 , 他曾劝谏刘璋却被刘璋降职外放 。刘备夺取益州时 , 其部下分定诸郡县 , 不少郡县望风而降 , 而黄权却不计前嫌 , 始终闭城坚守 , 直到刘璋出降后 , 黄权才跟随刘璋归降刘备 。黄权降魏后 , 曹丕调侃黄权问其之所以归降是否是要效仿陈平、韩信 , 黄权正言道:受到蜀主的恩遇 , 不能降吴 , 又因道路阻绝无法返回 , 因此才投降曹魏 , 哪里称得上效仿古人?后刘备去世 , 魏国群臣都互相庆贺 , 而黄权却无一丝喜悦 , 曹丕欲吓唬黄权 , 一连派遣好几个使臣责问 , 黄权的侍从都很紧张 , 而黄权仍然十分镇定 。由此可见 , 黄权有底线、有坚守 , 能够坦然面对对待是非 , 其为人处事算得上磊落 , 没有什么可苛责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