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投降了曹魏,为何刘备不但没怪罪于他?( 二 )


▲三国地图
二、降魏始末
《三国志黄权传》描述了黄权降魏的过程 , 即“(先主)以权为镇北将军 , 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 。吴将军陆议(逊)乘流断围 , 南军败绩 , 先主引退 。而道隔绝 , 权不得还 , 故率将所领降于魏 。”这里的记载指出 , 黄权降魏是因为黄权归蜀的路途受阻 , 因此被迫投降曹魏 , 这是历史明面上的记载 。
田余庆先生曾经提到 , 黄权降魏 , 除了归途受阻 , 还有是时东三郡的守将、叛逃蜀汉而归曹魏的孟达所诱降的一种可能 。笔者认为 , 田先生的看法有道理 。
第一 , 就地理位置而言 , 刘备打发黄权到北面防御曹魏 , 其首当其冲要受到来自东三郡 , 即西城、房陵、上庸的威胁 , 而此时东三郡由于孟达叛逃 , 皆属曹魏 , 那么黄权防御的对象即是孟达 , 二人的距离很近 , 有机会接触 。
▲益州位置所在
第二 , 就黄权的处境而言 , 身为益州本土人士的黄权在归顺刘备后似乎不受信任 。先是黄权归顺刘备后 , 刘备并未给予其重要的职位 , 只是授予其偏将军的位置 , 徐众在评价这一事件时指出:“武王下车 , 封比干之墓 , 表商容之闾 , 所以大显忠贤之士 , 而明示所贵之旨 。先主假权将军 , 善矣 , 然犹薄少 , 未足彰忠义之高节 , 而大劝为善者之心 。”说明刘备虽然知道黄权有才干、有德行 , 但却仍然对其十分猜疑、不肯重用 。因此 , 夷陵之战开始时 , 当黄权敏锐地指出刘备在战斗部署时有问题时 , 却被刘备认为是阻战 , 以此被打发到北面防御曹魏 。故而 , 黄权此时的处境是十分尴尬的 , 明知伐吴必将受挫却不能作为而被卡在北面动弹不得 。
▲孟达(?-228) , 字子度(小说《三国演义》中字子庆) , 本字子敬
第三 , 就孟达而言 , 其在蜀汉有类似黄权的经历 , 因此孟达在听闻黄权被打发到北面防御曹魏时必然深知黄权的处境 。所以 , 政治投机者孟达为邀功会想方设法和黄权接触并鼓动其投降 。
第四 , 就形势而言 , 夷陵惨败加速了这一进程 。黄权虽然能够预见夷陵之战蜀汉一定吃亏 , 但是却没有料到蜀汉居然败得如此狼狈 , 导致北面蜀军归途道路受阻 , 在这种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情况下 , 黄权回天乏力 。因此 , 形势、地理加之自己的处境 , 给了孟达以诱降的机会 。
不过 , 在笔者看来 , 无论是被迫降魏还是诱使降魏都只是看到了黄权降魏的一方面 。黄权降魏的原因应当是多方面因素综合所造成的 。归途受阻自然是直接促成了黄权降魏 , 而因在蜀处境尴尬被打发至北面防御 , 又从地理、人心上给予了魏国东三郡守将、自己原来的同僚孟达以引诱的机会 。多方面的原因致使黄权左支右绌 , 最终投降了魏国 。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 , 字玄德
三、刘备入蜀后用人
通过上述分析 , 笔者认为 , 黄权降魏的背后表明刘备入蜀后用人的失当 。
刘备入蜀后虽然善遇归降和刘璋的部属 , 但对蜀籍官员、名士存有戒心、缺乏坦诚 , 常有挟嫌抑用之事 , 对蜀地、益州人士的重视很不足 , 征辟也较少 , 对原任官员也极少予以提拔和重用 , 上述对黄权的任用就能证明这一点 。此外 , 刘备亦有纵容旧部肆意妄为甚至于欺压新降的将领 。上述提到了原属刘备的东三郡守将孟达就是例证 。孟达曾奉刘备之命收取东三郡 , 然而刘备在孟达即将大功告成之际空降自己的义子刘封以统领孟达 , 刘封仗势欺凌孟达致使孟达事后反叛 。刘备的这些举措都使得尚不稳定的蜀汉政权逐渐失去了益州本土人士的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