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积极作用


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积极作用

文章插图
革命前,立宪派利用自己掌握的 论坛和团体抨击清朝专制统治,鼓吹立宪政治并发起请愿运 动,加速了革命的到来;辛亥革命爆发后,立宪派与革命派携 手合作,走向了革命,大大减轻了革命的阻力,使革命迅速发 展到全国并取得胜利;革命后,又因与革命派的政治理念的 迥异,背离了革命,并扶持袁世凯上台,破坏民主共和 。探讨 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双重作用对辛亥革命的进程,近代中 国历史的演变,乃至中国的近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革命前夕的立宪派 严格意义上说,立宪派不能视为一个现代的政党组织,但 又具有政党的实质 。立宪派是“以君主立宪政体为共同的理想,采取一致的行动,为实现宪政而奋斗,自是一个含有政党性质 的集团” [1]。其成员主要是指在清廷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形成的绅 商群体,包括具有一定新知识、新思想的近代式商人、实业家和 一些开明士绅,他们是国内立宪运动开展的主要社会基础和 领导力量 。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代表的一个派别,立宪派 希望通过立宪运动改变封建专制政治的现状,实现政治民主 化,使自己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 。在选择立宪模式上,他们主 张建立英国式的君主政体,“今世言宪政者,莫不首推英国,非特君主国之宪政宜以英为称最也,即共和国亦无有能及之 者” [2]。因而,他们主张模仿英国的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 。1901 年,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公开倡行君主立宪政 体,在中国提出了预备立宪的课题 。而1904—1905 年的日俄 战争,用血的事实向中国人民展示了立宪胜于专制的道理,在政治观念上给中国人以极大的刺激 。时人认为:日俄之战 乃“立宪、专制二政体之战”,日本战胜俄国,便是立宪战胜了 专制 。“以小克大,以亚挫欧,赫然违历史之公例,非以立宪不 立宪之义解释之,殆为无因无果” 。[3] 立宪问题瞬时成为朝野 瞩目的焦点,不仅为立宪派所倡导,而且也为清廷统治集团 内部的开明官僚所拥护,正如《东方杂志》一篇社论所言:“今 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 。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 。”在全国一片立宪声 中,清廷不得不在1906 年9 月宣布预备立宪 。清廷预备立宪上谕的颁布,使海内外立宪派欢欣鼓舞,“奔走相庆,破涕为笑” 。1906—1907 年立宪派纷纷组建立宪 团体,积极投身于立宪改革的运动之中 。国内,在上海成立 “预备立宪公会”(郑孝胥、张謇、汤寿潜)、湖北宪政筹备会 (汤化龙)、湖南“宪政公会”(谭延闿)等 。海外,康有为在1907 年将保皇会改为“中华国民宪政会”;梁启超、蒋智由等在日 本成立了“政闻社”;杨度在日本成立“宪政公会”等 。立宪派 人士有了组织之后,接着便是行动 。首先他们进一步加强对 主流媒体的控制,日刊方面以上海的《时报》、《申报》、《中外 日报》及北京的《国民公报》最具代表性,《东方杂志》是期刊 中宪政论最具规模的 。上述这些主流媒体又影响了一批规模 较小的报刊,社会舆论的导向俨然已被立宪派掌握 。君宪呼 声,一时弥漫全国,于是立宪派顺势展开一连串的国会请愿 。国
【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积极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