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原文、作者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宋代:张先,所属类型:闺怨,思念,感叹,青春
忆郎还上层楼曲 。楼前芳草年年绿 。绿似去时袍 。回头风袖飘 。
郎袍应已旧 。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 。不如花草新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心中思念情郎,于是登上高楼远望 。楼前的芳草,一年一绿,如今又是春天来到 。这青翠的绿色仿佛情郎离去时所着衣袍的颜色 。分别时,他不忍离去,回首凝望,衣袖随风飘动 。
一别数年,他崭新的衣袍恐怕已经变旧了吧 。新绿的颜色也已经暗淡无光了吧 。其实韶华易逝,就连镜中的容颜也一年一年地逐渐减色,不像芳草那样岁岁依旧 。
注释
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
楼前芳草年年绿:此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镜中春:指镜中女子的容颜如春光般姣好 。
赏析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原文、作者】这是一首以感春怀人为内容的闺怨词 。起首“忆郎还上层楼曲”一句通过闺中少妇登楼望远的视线,把她的一颗愁心送到远方游子的身边 。登楼望远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多从空间落想,怅望行人此去之远 。第二句“楼前芳草年年绿”,则从时间落想,因见芳草“年年绿”而怅念行人远行之久 。从这句词的出处来说,它取意于淮南小山《招隐士》与王维《山中送别》句意,暗含既怨游子不归又盼游子早归的复杂意味 。
三、四两句“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个“绿”字为桥梁,从“芳草年年绿”到“绿似去时袍”,由望景过渡到怀人,感今过渡到思昔 。抒情女主人公从芳草之绿生发联想,勾起回忆,想起郎君去时所着衣袍的颜色,并进而追忆其人临去依依、回首相望时,衣袖随风飘动的情景 。离别之际的这一细节深深印在她的记忆之中,是时时都会重现眼前的一幅令人黯然魂销的画面;此时,因望见芳草绿、想到“去时袍”,当初的这幅画面又分明似在眼前了 。此时此事,此情此景,真是“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小雅·隰桑》) 。从这两句词,即可以想见词中人当年别郎时的留恋,也可以想见其此时“忆郎”时的惆怅 。牛希济《生查子》词中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可与这两句词参读,不同的是:张先词就居者立言;牛词则拟居者口吻以嘱咐行者 。两者俱谓见绿草而不忘着绿之人,其运思之同异正未易区别 。
换头“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两句,紧承上片的三、四两句 。词笔不离衣袍,而又翻出新意 。同样是写那件绿色的衣袍,但上两句是回忆去时的袍色,这两句是想象别后的袍色 。前者把一片相思时间上拉回到过去,后者则把万缕柔情空间上载送到远方 。同时,这两句又与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两字遥相呼应,也是从时间落想,暗示别离之长久 。正因别离已久,才会产生衣袍已旧、怕那去时耀眼的绿色已经暗淡无光的推测 。又从袍之旧、色之褪,触发青春难驻、朱颜易改之感 。于是,自然引出下面“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两句,把词意再推进一步 。词中人之所惋惜、恐惧的是一个意义更深广、带有永恒性的人生悲剧,而不仅仅是一次别离的痛苦 。离别固然折磨人,但行人终有归来之日,日后相逢之乐还可以补偿此时相思之苦;至于人生短促、岁月无情,而居者与行者都会分离中老去,这却是无可挽回、无可补偿的,正所谓“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 。这两句词,则对照眼前“芳草年年绿”之景,怨叹人之不如花草 。花落了,明年还会开;草枯了,明年还会绿;而人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了 。镜中的春容只会年年减色,不会岁岁更新 。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白头吟》)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