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司马懿简介及历程


三国司马懿简介及历程

文章插图
军攻取散关,陇城等地,然后回师进攻司马懿 。八月,司马懿遵照明帝“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 。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欲待蜀军粮尽,相机反攻 。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巾帼妇人之饰”(《晋书·宣帝纪》)羞辱之,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 。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装怒,上表请战 。明帝不许,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 。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辛毗到时,蜀将姜维就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 。”诸葛亮则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於其众耳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汉晋春秋》)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长久屯驻之准备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晋书·宣帝纪》)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问使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使者说:“三四升 。”然后对问政事,使者说:“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说:“亮将死矣 。”(《三国志》裴注《汉晋春秋》)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 。司马懿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 。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 。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 。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并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晋书·宣帝纪》)辛毗认为诸葛亮死否尚不可知,司马懿说:“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 。”(《晋书·宣帝纪》)于是,率兵急追 。关中地多蒺藜,司马懿派三千士兵脚穿软材料做成的平底木屐,在大军前行走,蒺藜都刺在木屐上,然后大军马步并进 。一直追到赤岸,这才得到诸葛亮的确切死讯 。当时人有谚语说:“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笑着说:“吾便料生,不便料死也 。”(《三国志》裴注《汉晋春秋》)历时七年的诸葛亮攻魏之战至此结束 。诸葛亮不顾战略上的失策,以一州之地强攻中原之魏,纵使竭忠尽智,终因实力悬殊而难以实现其战略目的 。而魏国则在司马懿等人的人正确指挥下,以优势兵力采取防御战略,最终不战迫退蜀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蜀将杨仪、魏延在撤军后争权,杨仪杀死魏延 。司马懿想乘机攻蜀,明帝没批准,作罢 。平定辽东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 。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政权虚与委蛇,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 。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 。景初元年(237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今辽宁辽阳)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司马懿回京,命他率兵讨伐 。明帝说:“此不足以劳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烦耳 。君度其行何计?”司马懿说:“弃城预走,上计也 。据辽水以距大军,次计也 。坐守襄平,此成擒耳 。”明帝又问:“其计将安出?”司马懿回答:“惟明者能深度彼己,豫有所弃,此非其所及也 。今悬军远征,将谓不能持久,必先距辽水而后守,此中下计也 。”明帝问:“往还几时?”司马懿说:“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 。”(《晋书·宣帝纪》)当时朝廷大修宫室,加上军用物资,以至百姓饥弊 。司马懿出征前,劝阻明帝说:“昔周公营洛邑,萧何造未央,今宫室未备,臣之责也 。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势不并兴,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 。”(《晋书·宣帝纪》)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从京师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六月,进至辽水 。公孙渊果然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 。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营 。接着,不攻敌营,却挥师直取公孙渊根据地襄平(辽东郡治所,今辽宁辽阳) 。部将不解其意,说:“不攻贼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 。”司马懿解释说:“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兵也 。攻之,正入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 。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贼大众在此,则巢窟虚矣 。我直指襄平,则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 。”(《晋书·宣帝纪》)遂迫使敌军放弃围堑回军救援襄平 。司马懿督军回首山(今辽宁辽阳西南),迎战敌援军,并对诸将说:“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 。”(《晋书·宣帝纪》)魏军迎击,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当初公孙渊闻魏军来攻,求救于孙权,孙权也出兵为其声援,并给公孙渊写信:“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也 。”(《三国志·公孙康传》裴松之注《汉晋春秋》)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 。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 。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 。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不予采纳 。司马陈圭曰问司马懿:“昔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 。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 。”司马懿说:“帝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半解,犹当为之 。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 。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 。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 。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 。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 。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 。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 。”(《晋书·宣帝纪》)接着,司马懿还将计就计,故意示弱 。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 。明帝却说:“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三国志·明帝纪》) 新版《三国》中的司马懿月余,雨停,水渐退去 。魏军完成对襄平的包围,起土山、挖地道、造楼车、钩梯等攻城器具,昼夜强攻 。城内粮尽,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 。时偶有流星自城西南向东北划过,坠落在梁水附近,城中愈发震恐 。公孙渊也很惊惧,八月,派他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求解围,然后面缚(两手反绑于背而面朝前)归降 。司马懿斩杀使者,发布檄文严责:“昔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而迎之 。孤为王人,位则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楚郑之谓邪!二人老耄,必传言失旨,已相为斩之 。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 。”(《晋书·宣帝纪》)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来请求定日期送人质 。司马懿对卫演说:“军事大耍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 。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 。”(《晋书·宣帝纪》)公孙渊欲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公孙渊战死在梁水(今太子河)边上星落之地 。入城后,司马懿屠戮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 。京观是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体,封土而成的高冢 。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 。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 。当时司马懿军中有的士兵衣单寒冷,向他乞要襦衣,司马懿不给 。有人说:“幸多故襦,可以赐之 。”司马懿说:“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晋书·宣帝纪》) 。于是上奏朝廷,把一千多名六十岁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遣送回乡 。然后,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内,胜利班师 。明帝派使者到蓟去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昆阳县,前后共二县 。本来朝廷让他便道往镇关中 。但当到达白屋时,有诏书召他火速回京,三日之间,诏书五至 。明帝手书说:“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晋书·宣帝纪》) 。明帝托孤据说,司马懿在襄平时,曾梦见明帝枕在他膝上,说:“视吾面 。”他俯视,见明帝面有异色 。如今一见诏书此语,大惊,乘追锋车昼夜兼行,从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 。至则径人嘉福殿内御床旁边,满眼流泪,指问疾病 。明帝拉着他的手,目视太子齐王,说:“以后事相托 。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晋书·宣帝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为“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 。吾得见君,无所恨?”)当天,明帝去世 。时为景初三年(239年)正月 。齐王曹芳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 。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 。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像汉代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吴帝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决芍陂(今安徽寿县南)之水,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前将军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樊),大将军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蛮河流域) 。五月,吴将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孙伦围攻樊城,诸葛瑾、步骘侵掠柤中,司马懿自请出兵往讨 。朝臣认为,敌兵远来攻坚,当待其自破,司马懿则说:“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场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晋书·宣帝纪》) 。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司马懿知南方暑热低湿,大军不宜持久在此,先派轻骑挑战,朱然不敢动 。于是,便休养土卒 。检选精锐,招募勇士,发布号令,摆出攻城的架势 。吴军惊惧,连夜撤退 。在三州口(荆、豫、扬三州之接合处),为魏军追及,吴军被歼万余人,船舰物资损失甚多 。而进攻六安、柤中的吴军亦无功而还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此前,吴国派诸葛恪屯驻宛城,边人深以为苦 。司马懿要率兵攻之,议者以为诸葛恪占据坚城,广有粮谷,孤军远攻,救兵必至,那时进退失据,未见其便 。司马懿说:“贼之所长者水也,今攻其城,以观其变 。若用其所长,弃城奔走,此为庙胜也 。若敢固守,湖水冬浅,船不得行,势必弃水相救,由其所短,亦吾利也”(《晋书·宣帝纪》) 。于是,司马懿在正始四年(243年)九月,率军出征 。军队到达舒城,诸葛恪果然焚烧积聚,弃城而走 。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于天下,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从之 。结果为蜀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所败,魏军被阻于兴势,后方也军粮供应不上,牛马骡驴大量死亡,蜀涪县及费祎援军亦相继到达 。曹爽见不能胜,被迫听从司马懿的劝告,于五月率大军退还 。遭蜀军截击,魏军苦战,始得退回,失散、伤亡甚众 。正始六年(245年)秋八月,曹爽废置中垒、中坚营,把两营兵众统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领,司马懿援引先帝旧例制止,曹爽不听 。正始七年(246年)春正月,吴兵入侵柤中,有万余家百姓为避吴兵,北渡沔水,司马懿认为沔南离敌太近,倘若百姓奔还,还会引来吴兵,应该让他们暂留北方 。曹爽不同意,说:“今不能修守沔南而留百姓,非长策也 。”司马懿则说:“不然 。凡物致之安地则安 。危地则危 。故兵书曰‘成败,形也;安危,势也’ 。形势,御众之耍,不可以不审 。设令贼以二万人断沔水,三万人与沔南诸军相持,万人陆梁柤中,将何以救之?”(《晋书·宣帝纪》)曹爽不从,驱令还南 。吴兵果然击破柤中,所失百姓,数以万计 。正始八年(247年),曹爽用心腹何晏、邓扬、丁谧之谋,把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晋书·宣帝纪》),来排挤司马氏的势力 。司马懿不能禁止,从此与曹爽矛盾渐深 。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时人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晋书·宣帝纪》) 。随即,曹爽等人加紧了篡权的步伐 。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私自把内庭才人石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