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玉的人物成就( 三 )


综观福田六年发展历程,几次成功的“飞跃”,处处折射出王金玉作为一名企业战略家的智慧与光芒,让人们领略到了他那不同一般企业家的风范 。采访中,采访人员几次流露出由衷的钦佩,王金玉却说:“我个人的作用微不足道,没有国家的改革政策,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就是再有想法也是无用武之地的 。
王金玉十分善于学习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注重学习和吸收国内外优秀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现代企业管理领域的先进理论 。他深知,现代企业制度是西方经过100多年的艰苦探索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制度,对于我国来说,制度建设是搞好国企的基础,要想在建立现代企业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就必须解放思想,变革观念,破除一切陈规 。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福田公司成立之初,就着力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 。如今,“能上能下的干部、能进能出的人才、能高能低的工资”已经深深印在福田员工的脑海中 。所以,2002年,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贾庆林到福田视察后,称赞福田“集诸多改革成果于一身” 。
可以说,改革的浪潮为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但在这个舞台上能演什么水平的“节目”,就要看企业家的功底了 。王金玉导演了那么一场精彩的“节目”,靠的是什么呢?王金玉深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好一个企业,一个正在日趋发展壮大的国有企业,不仅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还需要踏踏实实的苦干,更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 。参加工作后,他在原有汽车专业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工商管理、金融等专业 。
“什么都可以落后,惟思想不能落后”!这是王金玉对自己和同事们的要求,也正是福田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除了琢磨怎么把企业做大做强之外,王金玉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 。在他的书柜上,全是厚如砖块的大部头,诸如哈佛的《战略管理》、被誉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市场学影响最大的力作《定位》以及《跨位》、《丰田之道》、《约翰·韦尔奇传》……,这些高深莫测、让人望而却步的书籍,王金玉却能够在上班的汽车上、在出差的飞机上看得津津有味 。作为一个拥有1.5万名员工大企业的“掌门人”,麾下事业部、分公司遍布全国六、七个省市,工作之多可想而知 。王金玉的日程表永远都是满的,而且是以“分”为计量单位的,哪里还有学习、读书的时间?当采访人员问及这个问题时,王金玉笑着说:“靠自己挤时间了,我这个人什么都懒,就是读书不懒 。”书是随身携带的,抽空就拿出来看几页 。在他的汽车后备厢里有一个大皮箱,里面总是放着十几本书,算是他的便携书柜 。一次,一位老领导发现了这个“秘密”,很是好奇: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王金玉,还有闲暇、闲心研读如此艰深的“专著”?莫不是装点门面吧?!他信手翻开其中的一本,里面夹着一张书签,“敢情还真看呀!”老领导心里琢磨着,又翻开另一本,上面也是圈圈点点,这位老领导不禁油然起敬;再翻开其它的书,见每一本上都写有或书或密的眉批,这才心悦诚服 。
王金玉看书很是较真儿,在采访中,福田的一位领导给采访人员讲述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看《产业经济学》,王金玉觉得有些地方不好理解,于是萌生了当面请教的念头 。他驱车来到人民大学,专程拜访这本书的作者———经济学教授杨治先生 。杨先生一生桃李无数,带的博士生也有十好几个了,但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登门请教,杨先生还是第一次遇到;再一打听,面前这位谦恭有礼的年轻人竟是汽车界异军突起的福田公司的老总,杨先生更是深受感动 。他把王金玉请进门,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细细讲解,解释疑惑 。从那以后,王金玉与杨先生成了好朋友 。由此,福田组建了自己的产业经济研究所,成为规划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核心智囊 。创造完美回报社会延揽人才志存高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