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玉的人物成就( 二 )


1998年的中国汽车工业,用蓄势待发来形容毫不为过 。入世谈判一波三折,众多企业无不在思考入世后汽车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此时的王金玉预感到,中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机遇已经来临,多年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他要做汽车圆梦人 。在这年的福田公司经济工作会议上,他提出了“分析评估环境,开展有效竞争,实现阶段超越”的经营思想,并把这个思想迅速转变为福田企业的具体行动:以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全面进军汽车产业 。天道酬勤 。这年的四月,福田取得了整车生产目录 。新的起点使福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果然,福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999年,福田产销汽车6.4万辆,一举登上了轻型卡车的头把交椅 。2002年,福田更以突破13万辆的产销量傲视群雄,成为名副其实的“轻卡王” 。对这次产业升级成功的奥秘,王金玉用“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回答了采访人员 。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吗?采访人员经进一步采访王金玉的同事们,也颇有了一些心得 。作为总经理,他直接分管的部门有两个 。一个是战略发展部,一个是人力资源部 。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是管战略,二是管干部 。此时,采访人员也终于明白,正是战略决策的正确,成就了福田,也成就了王金玉 。分析评估环境,就是战略研究;开展有效竞争,就是战略实施;实现阶段超越,就是战略结果 。在此基础上,王金玉提出了他的“突破、超越、领先”三阶段发展理论,成为福田业务发展的指导思想 。
农业装备也是福田的一个支柱产业 。为了跨进这一产业,王金玉几乎跑遍了所有的收割机厂家,作了大量的市场调研 。有人形容当时的收割机市场是1个老虎4条狼,还有42只羊 。不少人对进军收割机市场心存疑虑:我们在收割机方面没有一点基础,连根羊毛都没有,杀进虎狼成群的地方,靠什么去竞争?这不是自投罗网吗?王金玉胸有成竹的给大家分析:垄断的市场往往孕育着机会 。我们靠技术创新,靠产品升级,靠高可靠性,就一定能够在竞争中获胜 。果然如王金玉所预料的那样,福田生产的谷神牌联合收割机以其可靠性深得用户的青睐,当年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 。很快,这一成功的战略选择便转化为丰硕的经济成果,到2002年,农业装备产业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225.28%,福田谷神以超过70%的市场占有率独占鳌头 。
进军重型卡车生产领域,更是福田人得意的佳作 。从中,采访人员也更加理解了什么叫“永不止步” 。上世纪末,福田的轻卡已经鲜有重磅对手,但王金玉并没有陶醉于轻卡的成功,他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看到了重型卡车巨大的市场空间 。国家启动内需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基础建设和物流的发展必将拉动重型卡车的需求 。“看准了的事情就要立即行动,绝不让人生留下缺憾”,王金玉如是形容当时的决心 。2001年产品研发,2002年技术改造,2003年一季度“欧曼”重卡新工厂全面建成投产 。三月份,“欧曼”重卡销售突破1500辆,一举完成市场的重大突破 。欧曼重卡以“起步,就与世界同步”的开发理念,以欧洲技术为平台的全新设计,成为中国重卡家族的“新宠” 。如今,福田欧曼重卡销售公司每月都有5000多万元的预付款进帐,用户是坐等提车 。更重要的是,欧曼重卡的生产,为北京现代制造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确立了福田商用车全系列发展的战略 。不仅在汽车产业领域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还标志着中国制造卡车达到了新的水平 。
事实足以证明,福田进入每一个产业领域,都是经历了详尽的环境分析和系统的战略策划的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如愿以偿”,王金玉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每进入一个市场之前,他都要先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产业发展走势和变化趋势,从市场容量、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中判断市场潜力 。是否具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和足够长的生命周期,是王金玉极其领导层判断进入一个产业的重要标准 。这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向判断,把福田进入一个新市场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度 。什么都可以落后惟思想不能落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