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为什么要坚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这个正确的方向就是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但是,对于这一点,人们的认识并非一致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盛行,私有化的浪潮也席卷了全球,这一潮流在国内也产生了不可小视的影响,导致了一些片面观点的流行 。有人认为,公有制产权不清,无人负责,效率低下 。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掀起了大规模的私有化浪潮,私有化备受吹捧和神化,被看作是解决所有经济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 。然而,私有化在全球实践的结果却是成功的经验不多失败的教训不少 。苏联东欧国家经济的持续衰退、拉丁美洲“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灭和当前的这场愈演愈烈、百年不遇的资本主义大危机,使私有化的神话的光芒黯然失色 。与此相反,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和制度创新,中国的国有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特别是新世纪(12.110,-0.29,-2.34%)以来,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明显提高 。事实证明,国有经济效率低下的论断完全是站不住脚的 。有人认为,国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不能兼容的,只有彻底推进私有化或“民营化” ,才能建立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 。这种观点完全是偏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包括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等多种形式,这些不同形式的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自主的市场交换关系,即使在国有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财产权、人力资本和经营权益上的明显差别,因而也还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发生联系,受市场机制的调节 。经过30多年的深入改革,我国的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纳入了市场调节的轨道,具有了独立的财产权和经济利益,广泛参与到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大潮流中,企业的管理体制日益完善,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了很大发展,在各行各业中都出现了许多效益好、活力足的优秀的国有企业 。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这种有机结合,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了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敏等优点,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又有效地发挥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等弱点,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把社会主义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长处更好地结合起来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获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 。有的人认为,以公有制为主体会造成垄断,不利于市场竞争 。当前,一些垄断性行业存在诸如“霸王条款”、“职工收入偏高”、“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有些学者认为,这种垄断现象就是由于国有制造成的,深化经济改革必须打破国有企业在一些关键性部门的垄断地位,加快垄断性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 。上述观点把反垄断与私有化混为了一谈 。事实上,垄断作为一种市场结构状态,与所有制形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当今世界,私有企业的垄断要比国有企业的垄断多的多 。自从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后,垄断就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加强 。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各种形式的垄断和垄断组织 。在我国,跨国垄断企业的力量也日益强大,甚至垄断了我国的一些重要行业如信息业、零售业等 。一些学者对早已经形成了100多年的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跨国垄断资本日益加强的统治,避而不谈、视而不见,对中国的所谓的“国有企业垄断”却大加鞭挞、横加指责,这种明显的自相矛盾的态度令人费解 。实际上,与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市场结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所谓的垄断,而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国际竞争力低下,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因此,一些关键性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大,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选择 。将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集中度的合理提高理解为国有企业垄断力量的强化而加以反对的观点,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显然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于垄断行业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对垄断行业的监管,规范垄断企业的行为,使垄断企业的行为符合社会利益;另一方面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和非公有制经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垄断行业的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但是,不能把反垄断与私有化混为一谈,更不能以反垄断之名行私有化之实 。有人认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会挤压私人企业的空间,导致国进民退,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种观点把国有经济的发展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不恰当地对立起来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是通过对其他所有制实行外在的行政强制而确立,而是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中形成的 。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8年工业部门中非国有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之外的企业)占所有企业数量的比重为95%,产值比重为71.66%,资产比重为56.62%,利润总额比重为70.34%,就业人数比重为79.70% 。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生产、鼓励创业、鼓励投资、鼓励就业、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一些学者不顾国有经济比重不断下降的基本事实,无视国有经济在应对危机中的巨大作用,大肆炒作所谓“国进民退”的危险,以“反垄断”为借口鼓吹私有化,否定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这种认识在事实上缺乏依据,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非常有害 。有人认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目的就是要使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让国有企业定位于非竞争性领域 。这种观点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根据党和政府的有关精神,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 。同时,国有经济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行业 。显然,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的范围并不是以垄断或竞争为依据的,而是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需要为依据的 。我们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使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壮大 。在现实经济中,国有企业有垄断性的,也有竞争性的,更多的是垄断性与竞争性并存,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都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 。如果说国有企业只能存在于非竞争领域,如果国有企业都要退出竞争领域,这就等于说,国有经济根本不应当存在,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就失去了客观基础,也就不可能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成了一句空话 。
推荐阅读
- 找装修公司需要注意什么啊?
- 贴了门神还要贴福字吗?
- 为什么脚气怎么都好不了
- 国庆节挂国旗有什么要求
- 我们走在大路上歌词电子书
- 妇联主任主要做什么
- 创造与魔法礼盒去哪要
- 国庆节挂国旗要注意什么
- 饮水机为什么会长青苔
- 体检前要准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