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中医医师


中医医师(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作为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气压最低、湿度最大、风速最小,且潮湿闷热的时期,也是全年阳气最为旺盛的阶段——暑伏,又称“三伏”,亦即中医常说的“长夏” 。而今年的“长夏”绝对是名副其实,40天之久的持续时间将使人们在酷暑难耐中饱尝“火力四射”、“挥汗如雨”、“超长待机”的煎熬 。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量效关系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西医结合所所长及南岗院区急症科主任贾维刚教授指出,在此时节,尽管人体脏腑孔窍开放最大,经络气血流通最为顺畅,抵御外邪的能力也最强盛,但同时机体腠理亦较疏松,也是人体最易感受外寒、外湿的季节,极易伤阳损身,引发腹冷绞痛、周身酸紧、怕凉怕风等病症 。因此,暑伏季要做好调养和保健,尤其对于湿、虚、寒体质的人来讲,调治阳气更为重要 。
预防中暑【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中医医师】首先,避免中暑是暑伏期间的防范重点 。
贾维刚主任解释,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诱使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损害 。而在高温(大于32℃)同时伴有高湿(大于60%)的气候条件下,则更容易使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体温调节“阀门”完全失灵,进而演变为重症中暑(即热射病) 。在暑邪的“偷袭”下,轻者体温飙升、大汗淋漓、胸闷恶心、心悸头晕、全身乏力、头痛晕厥,重者神志恍惚,乃至骤发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夺命 。
临床上,从事重体力劳动、身体发热、应用某些药物(苯丙胺)者、老年体弱者,以及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硬化病、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偏瘫或截瘫等特殊人群,容易因热射病而“中招” 。
这就要注意避开阳光直射和长时间暴晒,白天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野外高温作业者或易中暑人群,应戴上宽檐帽,适当服用藿香正气水,在额头和太阳穴等部位涂抹些风油精 。一旦遭遇体温升高、晕厥或神志模糊等异常状况,须迅速撤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凉盐水等饮料,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 。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
贾维刚还提醒,在溽暑蒸人之时,特别要严防感冒、肠炎等暑湿病 。这是由于处于暑热夹湿节令中,人体毛孔扩张、腠理疏松、汗出当风,如果长期吹电扇空调、洗冷水澡,或过于贪食冷饮等,易使寒邪直中脏腑,酿成胃腹冷痛、稀水样便、里急后重、周身不适等症状 。女性贪凉还可诱发“宮寒” 。内寒过甚、阳气更衰,则更易于突发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