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即授权(Authorize)-建设(Build)-运营(Operate)模式
是近期许多地方政府广泛用于片区开发项目、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包的一种模式 。但是,由于这些项目中涉及到许多政府权责范围内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采取ABO模式实施的片区开发项目是否涉及政府隐性债务的讨论颇多 。
那么,ABO项目究竟是否属于隐性债务?又该如何规避隐性债务的嫌疑呢?
坚持“政企分离”,理顺合作框架
在甄别政府隐性债务的过程中,核心判断的关键在于“是否产生了地方财政的付款义务”;因此,如果政府直接采用ABO模式、将片区开发项目的开发权等权益直接授予了社会资本,由于其中存在属于政府投资责任内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或将财政直接付费作为项目收益来源的,自然踩到了政府隐性债务的红线 。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结构设计上入手,在坚持“政企分离”基础上,由政府授权本级国资委下属的国有企业作为片区开发的市场化运作主体,将片区开发项目明确属性、作为市场化封闭式运作的企业投资项目 。通过“政企分离”的形式,将项目与财政付款义务进行分离,避免涉及地方隐性债务 。
在项目性质上,就将整个片区开发项目的性质与地方财政进行分离;然后由被授权的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基于企业主体选择相应的合作伙伴 。如此一来,选择合作伙伴或者产生对应的付款义务,都是企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 。
构建收益自平衡,划清债务界限
在遏制政府隐性债务不增加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纷纷开始要求“项目收益自平衡”;如地方专项债券,同样是通过这种形式在举债的同时不增加地方财政的负担 。因此,对于片区开发项目来说,是否实现资金自平衡、是否不增加地方政府的付款压力,同样是避免隐性债务的核心因素 。
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在运作片区开发项目时,对项目的收益来源进行梳理,并灵活运用实施主体的企业性质,对产业基础设施项目、配套开发项目进行投资;通过片区内的收益权与开发权,实现资金的总体平衡 。在不增加、不固定地方财政支出的前提下,隐性债务的嫌疑自然得以洗清 。
同时,也应当注意地方政府应当与片区开发项目融资产生的负债划清界限;地方政府不得以任何形式对片区开发项目进行担保或进行兜底承诺,要坚持项目本身的市场化性质、其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债务属于企业债务,对应的还款来源应当是企业的经营收入、而非是地方财政预算 。
把握市场原则,执行收支两条线
由于当前的政策框架限制,许多片区开发项目中产生的收益都需要先进入政府预算;这就使得许多片区开发的收益来源与资金归集变得复杂起来 。如果将这部分收益直接作为项目收入,就会产生与地方财政挂钩的问题,很容易产生隐性债务的嫌疑;究竟该如何考虑呢?
推荐阅读
- 可食黄金是什么?
- 兰蔻口红是什么档次的
- 人生起伏总是有是什么歌曲
- 可乐果冻的做法 可乐果冻的做法是什么
- 锦鲤脱磷是什么原因
- 牛血色是什么色号
- 从来没有这样心动过是什么歌曲
- 心有所想事有所成是什么意思 心有所想事有所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 负荆请罪的负什么意思 负荆请罪的负是什么意思
- 比瑞卫浴是什么档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