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 三 )


②轻施苗肥:定植后至开花前,根据植株生长势追肥1~2次,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造成植株徒长,引起落花落果 。授粉期,为防止落花落果,如果植株不严重缺肥缺水,一般不用追肥浇水 。
③及时追果肥:当授粉果长至鸭蛋大小时,及时浇水追肥,每667平方米穴施尿素10~20kg、复合肥25kg,以促进果实迅速膨大 。授粉结束后追肥2~3次,每次每667平方米穴施复合肥10~15kg即可 。果实开始转色时停止追肥,保持土壤湿润 。父本田整地、施基肥与母本田基本一致 。只要有充足的花粉供应,一般不再追肥,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
3、植株调整:为减少养分消耗,使母本植株在短期内多开花,缩短授粉时间,便于集中授粉,需要摘除门茄花蕾及其以下所有侧枝(中、晚熟品种可留1个侧枝),让植株保持二叉分枝 。四门斗授粉结束后,留3片叶打顶,插支架防止倒伏,减少烂果 。
4、去杂授粉:严格去除父、母本田间的杂株 。主要以亲本的始花节位、叶形、叶色、长势、花色的典型性为检查依据,去除杂株 。授粉结束后,去掉母本植株上的自交果和父本植株 。
病害防治
病害有绵疫病和黄萎病,都要提前预防 。盛果期,每7~10天喷1次药液防治绵疫病,共2~3次,以下部的花、果为主,可选用72%克露600~800倍液或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80%大生500倍液 。预防黄萎病主要是选用3~5年未种过茄子的田块作制种田 。
1、黄萎病
【发病特征】茄子黄萎病,定植后不久即会发病,遇低温定植,发病早且重,但以坐果后发病面积最大,病情最重 。发病初期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及叶脉间发黄,后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叶缘稍向上卷曲,有时病斑仅限于半边叶,引起叶片歪曲 。早期发病茄株呈萎蔫状,早晚或雨后可恢复,后叶片变为褐色,全株萎蔫,叶片脱光,整株死亡 。严重时,往往全叶黄萎,变褐枯死 。该病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 。发病时:多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 。发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 。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
【发病规律】茄子的黄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 。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 。病菌通过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借风、雨,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 。第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进行重复浸染 。发病最适温度为19℃~24℃,菌丝、菌核在6℃时10分钟后致死 。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本当及连作地发病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