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的是什么内容 永乐大典的主编是解缙还是姚广孝

明朝帝王多雅好翰墨 , 《续书史会要》称太祖“神明天纵 , 默契书法 , 御书‘第一山’三大字于风阳龙兴寺 , 端严道劲 , 妙入神品 。”
仁宗“无他嗜好 , 万几之暇 , 留意翰墨 。”他们不但自己舞文弄墨 , 还于朝中设立专门机构 , 以蓄能书之人 。文士也因善书而成为御用书家 。
其中备受宠遇、荣耀天下者莫过于永乐时期的沈度、沈粲兄弟 。
他们的书法 , 与当时文坛上以杨士奇为代表的台阁体文风相呼应 , 形成了一股雍荣华贵、姿媚匀整的书风 , 书法史上称为“台阁体” 。解缙便是台阁体书风的推波助澜者之一 。
01满身才气 , 却悲剧收场
解缙出生在吉水鉴湖边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自幼聪慧颖敏 , 有神童之称 , 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早慧故事 , 虽多神化成分 , 但亦可见民间对他的喜爱与认可 。
解缙 , 字大绅 , 一字缙绅 , 号春雨 , 江西吉水人 , 生于世宦之家 , 自幼聪敏过人 , 十来岁时便诗文俱佳 , 为当地出名的少年才子 。
未及弱冠的解缙 , 竞中江西乡试第一 , 已是少年得志 。但真正得以崭露头角的 , 还是登第后的仕宦生涯 。然而其仕途的开始 , 也为他的悲剧人生拉开了序幕 。
洪武二十一年 , 解缙与解纶及黄金华共同参加了礼部会试 , 三人同登迸士第 , 解纶被授为福建道监察御史 , 解缙与黄金华应奉翰林 , 为庶吉士 , 并令解缙就读于文渊阁之“中秘书” 。
解氏二子一婿同登甲第的消息在京城传为佳话 。
在朝中 , 解缙深得太祖朱元璋宠爱 , 眷注之隆前此未有 。洪武二十一年 , 解缙侍从朱元璋来到光禄寺大庖西室 。
朱元璋谈到时政 , 并对解缙说道:“朕与尔义则君臣 , 恩犹父子 , 当知无不言 。”少年得志的解缙很有些恃才无羁的文人习气 , 况且他对朝政也早已有所看法 , 当天便写了“封事”万言书 , 交给了明太祖 。
这是一篇被当时人和后人备加推崇的大胆直陈时弊的上书 。
可是这种风光的日子仅维持了三年时间 , 就被朱元璋以“才之生甚难 , 而大器者晚成……后十年来朝 , 朕大用尔”的借口和永远无法兑现的允诺 , 责其“侍父还乡”去了 。
这一去就是八年 。期间 , 解缙曾受命改修《元史》中的舛误 , 又撰定《宋书》 , 删定《礼经》凡例 。直至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 。
闻太祖崩讯 , 解开命解缙兄弟二人赴京临丧 。解缙回京后 , 有司弹劾解缙违背皇帝生前嘱咐的大错特错 , 他甚至因此受到类似充军的处罚 。
被贬河州的解缙不堪其苦 , 他给友人、在朝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的董伦写了一封言辞凄楚的求援书 。董伦接信后 , 深为解缙的一片忠心所动 , 遂向建文帝朱允炆推荐了他 , 解缙才得以回京 , 被授为翰林待诏 。
建文四年 , 朱棣以“靖难”名夺得侄朱允炆皇帝位 , 解缙与一批文臣归附 , 并以“用笔精妙、 出人意表”的一手好字和出色的文才博得了朱棣的亲睐 , 成为永乐初期重要的宠臣 。
期间 , 朱棣下诏重修《太祖实录》 , 解缙任总裁 。不过朱棣主张大而全 , 不厌浩繁 , 解缙却反对收录过杂 , 他按照自己的好恶取舍 , 基本上是以儒家经典和史籍为主 。
永乐二年 , 解缙等人将纂就的巨帙上呈 , 朱棣赐名《文献大成》 。起初他很满意 , 但不久便发觉了其中的不足 , 并决定重修此书 , 这便是后来成书的《永乐大典》 。
之后 , 朱棣还采纳解缙建议 , 命礼部尚书郑赐购求遗书 , 丰富了文渊阁的藏书 。
著述修书确实发挥了解缙的专长 , 虽学术观点或有分歧 , 尚无致命大碍 , 倘若卷入政治漩涡 , 尤其是皇室储位之争 , 处理不好将会祸及于身 , 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