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觉民(金堂县)
“简阳包子石桥的面 , 临江寺的豆瓣下干饭 。 五凤溪的油条煮烩面 , 还有砍糖和天鹅蛋 。 ”
这是沱江沿岸、成渝线上的民谣 , 沿线的简阳、石桥、临江寺距离金堂五凤溪相隔不远 , 美食众多 , 而五凤溪的砍糖、油条煮烩面、天鹅蛋尤为出名 , 时常唤起人们对物资匮乏年代的记忆 。 而今 , 五凤溪又以一种传统美食异军突起 , 沿街为市 , 形成一条街景 , 蔚为壮观 。 那就是晶莹剔透、色若琥珀、Q弹嫩滑的“黄包蛋” 。
黄包蛋能将中国人餐桌上的传统美食 , 做得风生水起 , 将色泽亮丽、清香扑鼻的家常包蛋做成品牌 , 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
手艺
【手艺|五凤溪有个“黄包蛋”】20世纪70年代初 , 黄德意四五岁就跟母亲周素云外出包皮蛋了 , 这一包就成了他的终生职业 。 这门手艺 , 是他母亲嫁到位于金堂的黄家后 , 跟家里老人学的 。 学包蛋 , 虽然又脏又累 , 但总比下体力的好 。 而且 , 这门手艺简单、便捷、实在 , 一顶草帽 , 一个背篓 , 一个簸箕就是这个行当吃饭的家伙 , 加之这一带又有天然的养殖环境和生活习惯 , 帮人包蛋既照顾家人 , 又能养家糊口 。
黄家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帮人包蛋的 , 没确切记载 , 但其父辈祖辈帮人包蛋 , 并以此为生 , 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 。 每到周边场镇的逢场天 , 周素云就带上小儿子黄德意一起去摆摊设点 , 很是方便 。 不过 , 每次背上重达二三十斤的背篓 , 牵着小孩 , 周素云还是很吃力 , 一路走 , 一边吆喝 , 等到达场口已是精疲力尽 。 再把背篓里的生碱、食盐、石灰以及大包的柴灰、大罐茶叶水等材料和用具 , 在进出场口的路边一放 , 摆好摊位 , 来赶场的已是人山人海了 。
从“包蛋的”到“黄师傅”
黄德意接过这门手艺 , 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事了 。 他入赘五凤溪后 , 一如母亲和大哥一样的装束和行头 , 一顶草帽 , 一个背篓或一对箩筐 , 到处帮人包蛋 。 他那时年轻力壮 , 一年四季见村就进 , 见场就赶 , 走遍附近的五凤、宏缘、淮口、清水等场镇 , 轮番摆摊设点 , 以此为生 。 他去的这些地方地处大江大河 , 农户所养殖的家禽、禽蛋既生态质好又营养丰富 。 凭借便利的交通 , 他一天一个场镇地跑 , 自己挣了钱 , 也为养殖户增加了禽蛋的附加值 。
黄德意是一个憨厚的人 , 肤黑精瘦的脸上总挂着笑容 。 他的皮蛋包得又快又好 , 色泽纯正 , 口感清爽 , 在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 而他那“一滚、一搓、一捏、一放”的技法和摆放整齐、大小一致 , 厚薄均匀的皮蛋 , 为他招徕了不少生意 。 慢慢地 , 凡来包蛋的都点名要他包 , 外地的客商也看好他的手艺 , 登门请他 。 这样他一包就是几十年 , 名声也随独特的配方和技术越传越远 。
生意越来越好 , 业务越做越大 , 昔日母亲使用的那些工具、原料已不再满足黄德意的业务了 , 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 添置家具增加人手 , 成为当务之急 。 箩筐、簸箕、面盆、水桶、密封袋换了一茬又一茬 , 配料更新一次又一次 。 熟石灰、食用盐、食用碱、农家火灰、锯木面、茶叶水以及运用当地的中药材、广灰(河滩上鹅卵石)等原料 , 调制试了一次又一次 。 当再次剥开蛋壳时 , 看见一枚枚层次分明的皮蛋在阳光的映衬下金灿灿地闪耀、一簇簇银色松花若隐若现 , 以及晶莹剔透、朱红色的蛋黄时 , 他自己都忍不住吃上两口 。
来找他包蛋的农户和客商 , 看见色泽亮丽、清香扑鼻的皮蛋时 , 再也不喊他“包蛋的” , 而称呼他“黄师傅”“黄包蛋” 。 有的偷偷询问配方 , 有的找他拜师学艺 , 特别是邻里乡亲见他包的蛋既好看又有卖相 , 还口感纯正 , 纷纷上门求艺 。 于是 , 他利用冷场天在家办起了培训班 , 教大家手艺 。
推荐阅读
- 炒垂面|香! 天台好味道! 过年脚边最想念家乡那盆灵溪“炒垂面”!
- 吴亨进|花溪草莓“成长”记
- 吴博士|花溪草莓“成长”记
- 包子|最适合冬季吃的绩溪美食—胡适一品锅
- 手艺|寒冬来临,民间流行吃“煲3样”,既御寒又贴膘,安心顺利过寒冬
- 宁海|滩涂寻鲜 观沧海桑田,12月的宁海越溪你不容错过
- 小贝|泸溪河福建首店开业
- 蒜苔|想要三餐吃得好,溪上垂钓不能少
- 生活|舌尖上的“妖气”
- 芥菜|揭秘:妈妈用了30年的腌盐菜方法,老一辈传的手艺,放一年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