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俗话说:“冬至到 , 家家户户吃水饺” 。 在中国北方 , 每逢冬至、过年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 俗称“安耳朵” 。 那么冬至为何吃饺子呢?据说这个习俗是“医圣”张仲景在河南施药济食而留下来的 。
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150年~219年) , 出生于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 。 张仲景曾有名言:“进则救世 , 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 , 亦当为良医 。 ”他著有《伤寒杂病论》 , 集医家之大成 , “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
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 , 由于东汉末年世局非常动乱 , 瘟疫流行 , 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河南 , 为乡邻治病 。
张仲景返乡之时 , 正是冬季 。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 , 饥寒交迫 , 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 便让他的徒弟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 , 支起大锅 , 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 也就是“祛寒娇耳汤” 。
张仲景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 , 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 , 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 , 煮熟后 , 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 , 一大碗肉汤 。 人们吃了“娇耳” , 喝了“祛寒汤” , 浑身暖和 , 两耳发热 , 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 。 大年出一 , 人们庆祝新年 , 也庆祝烂耳康复 , 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 , 并在初一早上吃 。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 , 在冬至和年初一吃 , 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 , 但他舍“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 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 , 人们吃着饺子 , 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 。 在一些地方至今还流传了冬至和冻耳朵相关的俗谚 , 比如:“冬至不端饺子碗 , 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不吃饺 , 冻坏脚骨爪”、“吃饺子安耳朵”等等 。 今天 , 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 , 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
医圣张仲景研制出的“祛寒娇耳汤”是含有袪寒药材的羊肉水饺 , 到了今天 , 饺子也出现许许多多的馅料 , 也有了煎饺的作法 。
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关系 , 最常见的韭菜馅预示着久财之意 。 最为常见的白菜肉馅即百财之意 。
香菇最有养生功效 , 将其包进饺子馅里寓意着鼓财之意 , 鼓即高起 , 凸出 , 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 , 饱鼓之意 , 谓之鼓财 。
还有最近兴起的酸菜馅 , 据说有算财之意 。
【荞麦面|冬至为何要吃饺子?很多人都不知道】而芹菜馅则为勤财之意 , 勤即经常 , 频繁的源源不断 , 谓之勤财 。
推荐阅读
- 面条|东川面条是一个传奇——那是东川人的一种面子
- 蛋炒饭|明日冬至,推荐6种饺子馅,荤素都有,照着调馅包饺子,省事好吃
- 面条|酸汤面的汤怎么调?
- 死面|想烙饼柔软又筋道,放凉不发硬?和面是关键,老师傅教你正确做法
- 干酵母|圣诞花环面包
- 少油|这饼真好吃,只因用了它揉面,少油少糖,吃得健康,女人吃更好!
- 红烧肉|蒸馒头时为什么要放白糖?很多人不懂,怪不得发面慢,馒头又难吃
- 米醋|蒸馒头发面别只加酵母,多加两样,20分钟发满盆,馒头暄软雪白
- 面包|东北人的“年货”8大件儿,“猫冬”就得准备,家里都得有点存货
- 面团|自从学会巨无霸汉堡胚,家里就我掌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