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成都的北宋宰相王珪,则偏爱家乡四川的花椒 。他在《宫词》中言“楼西别起长春殿,香壁红泥透蜀椒”(一说为花蕊夫人所作) 。在充满椒香味的屋内过冬,估计食欲也会大增 。等到冬去春来,或许会发现去春的衣装已经配不上今春的体型 。
当然,花椒涂料只能起到基本保暖作用,要在视觉和心理上更加温暖,人们还会在房间地面铺上毛毯,在墙上加挂壁毯,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以最大限度地锁住室温 。这就是椒房殿的升级版——西汉未央宫的温室殿 。
被中香炉有多巧
据《西京杂记》,西汉人丁缓发明过取暖用的球形小炉,因“可置之被褥中”,人称“被中香炉”或“卧褥香炉” 。
香炉的结构设计类似今天飞机、轮船上使用的陀螺平衡仪,其球形外壳和中心的半球形炉体之间有内外两层同心圆环 。炉体在径向两端各有一根短轴连接,支撑在内环的两个径向孔内,使得炉体能自由转动 。
通过这一设计,内环能支撑在外环上,外环可以支撑在外壳的内壁上 。炉体、内环、外环和外壳内壁的支撑短轴依次互相垂直,加上炉体本身的重力作用,可以使得香炉无论如何翻转,“炉体常平”,炉口总能保持水平状态,炉体内的火炭断不会倾覆外泄而带来皮肤烫伤或引燃被褥的危险 。临睡之前,让此香炉在被子里尽情翻滚,便可祛除被褥中的寒气,暖暖地一觉到天明 。此香炉不仅可以取暖,还可以用来熏香,因此又称“香薰球”“薰球” 。
西汉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中有对“被中香炉”的描述,言美人闺房内有“金鉔(即香炉)薰香”,但目前还没有唐朝之前的“被中香炉”实物发现 。唐朝时,大户人家已经广泛使用银制“被中香炉”取暖 。
1963年曾在陕西西安沙坡村出土一个直径50毫米的唐朝银制“被中香炉”,造型雅致,镂空精细 。1987年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中,就有两件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制“薰球”,其中一件直径达128毫米 。
【被中香炉|几千年前就有地暖壁炉,古人在冬天如何取暖】梅长苏和小主们的手炉
若是将“被中香炉”加上外罩和小提手,便成了《琅琊榜》中梅长苏和《甄嬛传》中小主们握在手中取暖的手炉 。
手炉和“被中香炉”差不多同时出现,又称袖炉、捧炉,一般是巴掌大小的铜制炉体,有圆形、方形、瓜棱形等造型 。在炉体中放入一小条火炭或者炭火余烬,盖上有镂空花纹的炉盖,热气就会从炉盖的镂空孔洞中溢出 。
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曾出土一件手炉,炉盖盖沿外侧有铭文“阳信家铜温手炉盖”,炉身下腹外侧有铭文“阳信家铜温手炉” 。学者据铭文推测,此手炉应为汉武帝姐姐阳信长公主即平阳公主家用之物 。
阳信长公主有过三次婚姻,先嫁平阳侯曹寿,不料丈夫和儿子曹襄都走在她前面;二嫁汝阴侯夏侯颇,结果夏侯颇后来因与父亲婢女通奸而畏罪自杀;三嫁大将军卫青,不到十年卫青就先于她病逝 。公主去世后与卫青合葬,陪葬茂陵,故其手炉能在茂陵发现 。
一件手炉,或许不能温暖公主的清寂,但至少能在寒冷的冬日熨帖她的内心,给她带去丝丝暖意,让她即使无人同立,也能消度那欲雪的黄昏 。
有人用手炉暖手,还有人却别出心裁,用他人御寒暖手 。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的哥哥申王李撝“每至冬月,有风雪苦寒之际,使宫妓密围于坐侧,以御寒气” 。李撝用美女做人墙阻隔寒气,是为“妓围” 。
而玄宗弟弟岐王李范更是脑洞大开,“每至冬寒手冷”,又“不近于火”,不喜欢用火取暖,“惟于妙妓怀中揣其肌肤”,只有把手伸进漂亮侍女的怀中取暖,这就是“香肌暖手” 。
推荐阅读
- 哪些方式可以去除淋面中的小气泡(怎么去除淋面中的小气泡)
- 会不会我们的爱会被风吹向大海是什么歌(星辰大海完整歌词)
- 中国传统文化八大类(中国传统文化八大类详细介绍)
- 焖面|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必备5道硬菜,抗寒保暖,做法简单,赶紧收藏
- 中秋节前后水库钓鱼技巧(秋季在水库钓鱼的技巧)
- 牛奶|别管工资高低,多囤这3种美食,营养又解馋,家中老少皆可吃
- 完饭|戏骨李嘉明吃霸王餐被批,独自吃饭拒付45元餐费,飞奔逃离小饭馆
- 店率|悦诗风吟将在中国“大撤店”,撤店率或超80%
- 书中那些惊艳的句子励志(有哪些书有惊艳的句子)
- 议论文哲理句子摘抄(语文议论文中哲理好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