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百里二郎的「尚可」,搁现在是什么水平?( 三 )


当然了 , 有人封官就有人贬官 , 武曌时的四品官张衡正因为「路旁见蒸饼新熟 , 遂市其一 , 马上食之 , 被御史弹奏」 。
这蒸饼 , 就类似于今天的馒头 , 切片晾干可当干粮 , 当年鉴真和尚东渡去日本 , 就随船带了一车的干馒头片儿 。
当然了 , 区区一饼就能左右官运 , 说起来有些玄乎了 , 其背后一定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 但我们能肯定的是 , 唐朝人对饼的喜欢那真是如假包换的 。

饼的形态千千万 , 但最出圈的 , 要数汤饼 , 也就是今天的面条 。 咱现在生日的时候讲究来一碗长寿面 , 这风俗自唐朝的时候就有了 。
北方的面食 , 总给人一种粗犷之感 , 颇有气势的大碗 , 足够管饱的面条 , 诱人的浇头配上葱花辣椒 , 一碗就能嗦到爽 , 临了再来一瓣蒜 , 口味口气都绝了 。
大不了像张小敬那样 , 吃完嚼上几片薄荷叶 , 平民版口香糖 , 醒脑又去味儿 。
【羊肉|百里二郎的「尚可」,搁现在是什么水平?】
冬日里嗦口热乎面 , 夏日里吃的叫「冷淘」 , 也就是凉面 , 冰凉的井水一镇 , 入口凉如雪 。
对饼的喜爱 , 几乎穷尽了人们对它的一切想象 。 不为别的 , 它便宜、亲民 , 上至帝王 , 下至百姓 , 填饱肚子都是大事儿 。
给生活来点甜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 , 大概都会被张小敬的火晶柿子圈粉 。
一盘羊肉过后 , 来个饭后甜点 , 圆滚滚红彤彤 , 先拿根麦秆一吸溜 , 再剥开皮吃剩余的果肉 , 味道咱且不说 , 光这富有仪式感的吃法 , 讲究!
唐朝的时候 , 柿子已经在长安附近大面积种植 , 这是属于平民的快乐 , 但他想要尝尝荔枝跟樱桃 , 还是甭惦记了 。
荔枝 , 大家都熟 , 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荔枝来」 , 让杨贵妃成为了它的千古代言人 , 在咱们的想象中 , 贵妃手中的荔枝当是色美肉厚 , 核小味甜的 , 不仅颜值晶莹剔透 , 冰镇过后更为消暑 。
但你想想啊 , 这大热天的 , 再怎么快马加鞭送到皇宫 , 少说也得十天 , 一路颠颠簸簸 , 这玩意儿能新鲜到哪里去 , 远不如咱现在超市买到的那么新鲜 , 这是独属于南方人的快乐 。
跟荔枝同样稀有的 , 还有樱桃 , 这就更别说了 , 直到现在大多数人还没实现车厘子自由呢 。

樱桃的大唐头号粉丝 , 当属李世民 , 每年樱桃成熟时 , 他都会兴致勃勃地组织一次小团建 , 带着大臣们赏赏樱桃 , 若谁能捎两斤回去 , 那他绝对是皇帝心中的宠臣 。
当然了 , 樱桃可不是白吃的 , 回去还得绞尽脑汁写点儿歌颂皇恩浩荡的小作文 。
好在大唐国力强盛 , 交通运输发达 , 高档水果之外 , 葡萄、西瓜、梨等大众水果 , 还是不难获得的 。
对水果的喜爱 , 来源于人们嗜甜的本性 , 而甜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比较奢侈的舌尖享受 。
这一时期 , 唐太宗曾派人去印度学习蔗糖的制作方法 , 于是甜食也逐渐发展起来 , 不过那时候甘蔗的产量不高 , 蔗糖自是昂贵 , 因此洒了蔗浆的甜品基本都是大户人家才买来解解馋的 , 普通人家的孩子能吃上麦芽糖 , 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
洛阳水席 , 王者的排面
百里二郎尝了一圈 , 基本都是「尚可」 , 唯郡主的生日水席「甚好」 , 单看镜头呈现 , 这架势搁到现在都让人大开眼界 。
水席 , 是洛阳一带颇具特色的传统宴 , 与窟、洛阳牡丹并称成为「洛阳三绝」 。

所谓水席 , 有两层含义 , 一是热菜全部有汤 , 二是上菜一道接一道 , 如同流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