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客居他乡数载 , 每每买菜 , 总会把第一选择放在街头的农户摊位上 。 摊主多为留守老人 , 子女远赴异乡 , 他们以地为伴 , 在刨了一辈子的土地上 , 依旧种粮种菜 。 自食之外的闲余 , 老人用背篓背进城 , 随便找一处人流较大的路边 , 不吆喝也不招揽 , 只悠闲地抽着自己种的叶子烟 , 偶尔瞟一眼匆匆过往的路客 。
今又遇卖菜老汉 , 他隔三差五就会坐在那个固定的拐角处 , 背篓立放 , 身前一字排开地摆着一些出土不久的时令蔬菜 。 挑选之余 , 突然发现背篓底部卧着几个鸭蛋 , 浅蓝浅蓝的 , 很是光净 。 诧异于今天怎么有鸭蛋 , 平日可从没见过 。 老人说 , 中秋了 , 这是自家的鸭蛋 , 自己腌的 。
哦 , 原来又是一年中秋节 。 日子过得忙碌 , 竟然忘记了时间 。 看着老人背篓中的那几个咸鸭蛋 , 突然就想起故乡 , 想起母亲 , 想起母亲在中秋节前腌的咸蛋黄 。
故乡的中秋 , 与平日没什么区别 , 那个时代的乡下农村 , 除了春节 , 几乎没有人会在其它的节日餐桌上有所改变 , 毕竟 , 能吃饱就已经不错了 。 依旧跟往常一样 , 该干嘛干嘛 , 该吃啥吃啥 , 依旧保持着农村、农人的基本模样 。 当然 , 大环境如此 , 小细节还是有一点改变的 。中秋月饼偶然有之 。 经济困乏的年代 , 农人绝对不会买月饼吃 , 但若宗族里有即将出阁的姑娘 , 男方会在中秋节这天 , 向女方送节礼 , 这是故乡的习俗 。 节礼很朴素、简单 , 女方的至亲家庭 , 都会得到一份月饼--乡下纯手工打造的月饼 , 外皮裹满芝麻 , 内里无非就是几颗冰糖 。
月饼虽好 , 却不是年年有 , 每年中秋 , 我们能固定吃上的 , 是母亲亲手腌制的咸鸡蛋 。 是的 , 是咸鸡蛋 , 而不是咸鸭蛋 , 毕竟 , 鸡蛋是自己家里的鸡下的 。 那时 , 普通家庭基本不会养鸭 , 要想吃鸭蛋 , 只能花钱买 , 物资匮乏且经济拮据的农家 , 哪舍得呢 。
【龙虾|中秋的咸蛋黄,能否捎来故乡的模样】
母亲养了很多鸡 , 也会在每年孵一窝或两窝小鸡 , 家里的鸡蛋常常装满一抽屉 , 除了偶尔的打牙祭 , 那些鸡蛋大部分用来卖钱以补贴家用 。 但每年的中秋节 , 咸蛋是少不了的 。 中秋节前 , 母亲会精心挑选四五十个鸡蛋 , 她一个个认真地选 , 都是最大的 。挑选出的鸡蛋 , 母亲一个个清洗干净 , 犹如给孩子洗澡般 , 一点儿都不马虎 。 鸡蛋准备就绪 , 接下来就是原材料红土的准备 。 母亲背上小钉耙 , 提上竹篮 , 去往她每年的取土之地 。 那是一处小土丘旁 , 土质细腻 , 颜色深红 , 基本没有什么石子等颗粒 。
母亲一耙一耙地挖着 , 一捧一捧地将红土转到篮子里 , 直到她认为已经足够 。 回家后 , 母亲将红土倒在门口空旷地 , 又转身回屋拿来箩筛 , 她要将红土中的硬颗粒筛出来 。 箩筛在母亲手中回旋 , 细小的红色粉尘从筛孔钻出 , 纷纷扬扬 。 重复多次 , 所有红土终于变成一堆红色粉末 。
早就清洗干净的小陶缸 , 被母亲搬了出来 。 红土装入缸内 , 再注入适量的清水和盐 , 母亲单手伸入缸中 , 轻轻搅和 , 让土、盐、水混合均匀 。 所有准备工作完毕 , 母亲将鸡蛋拿了过来 , 一个个轻轻地放入泥浆中 。 腌蛋程序基本完工 , 剩下的 , 就交给时间 , 让时间去酝酿 。等待总是漫长 , 尤其是等美食 。 那时年幼 , 总熬不过咸鸡蛋的诱惑 , 总会经常性地问一下母亲 , 咸鸡蛋腌好了没有 。 可是 , 答案总是令人失望 。 就在我们几乎要忘却咸鸡蛋的存在时 , 中秋节到了 , 美味 , 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来到了我们眼前 。
推荐阅读
- 啤酒|天气渐凉,让啤酒发挥一下它的“余热”
- 杨桃|人们拍手叫绝的信宜美食,要是去信宜玩不要错过,好吃到跳脚
- 玉米|女子中秋节加班,晒食堂饭菜,引同事眼红,早知道我也要求加班
- 全红婵|痛快吃烧烤!全红婵家中秋大餐让人流口水,几大盆肉全家吃得豪横
- 青菜|米饭的特色吃法,做法简单易学,自己在家轻轻松松就能完成
- 酸奶|家里有宝宝,吃不完的奶粉不要丢,做成小零食,营养健康味道好
- 白灼|儿时最爱的红烧排骨,肉质超级鲜嫩,比饭店的味道正而香
- 西葫芦|终于找到了西葫芦最好吃的做法了,不煮也不炖,出锅太香了!
- 内卷|内卷让你没一口好吃,一文看懂内卷的可怕!
- 胡辣汤|安先生觉得某店的胡辣汤很好喝,花5000元学费向店家学习,没想到店家只教炸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