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服|解放军新一代营区什么样( 二 )


拾级而上,来到位于二楼的高原习服训练室,该旅合成三营九连官兵正在开展抗缺氧训练 。“居住在高原上一段时间后,身体对缺氧现象产生一定的适应,这种情况就叫高原习服 。这个训练室一次可容纳1个连队训练,能够模拟海拔3000米到5000米的缺氧环境 。”九连副连长乔鹏一边负重深蹲一边介绍说 。置身训练室,笔者呼吸骤然急促,肺部憋闷得有点难受,正在训练的官兵却面色平静,显然已经适应了缺氧环境 。
站在宽敞的室内综合训练场中央抬头望去,复合钢材顶棚中嵌套着长条状灰色玻璃板、纯白色的圆柱空心管和绿色吊顶板材 。军需营房科助理白紫鹏介绍:“这些材料可是高科技满满,屋顶上方的灰色玻璃是光电玻璃,能够把太阳光转化成电能,日发电量达200度 。绿色吊顶板材是热水辐射板,采用红外线热辐射技术,确保冬天室内温度在18摄氏度以上 。白色的圆柱体其实是采光导光管,可以把室外太阳光集中传送至场馆内部,解决了大空间场馆自然采光不足的问题 。”
来到位于营区最北侧、占地2000余亩的室外综合训练场,眼前一派火热的练兵场景,官兵们正在开展班组协作翻越综合障碍、工兵分队架设机械桥梁、信息组网构建通信体系、包扎后送开展战场救护等课目训练 。该旅作训科长苗立东介绍,室外训练场按作战编组划分为情报侦察、火力打击、防空反导、后装保障等七大要素数十个专业训练场地,部队不出营门就能完成从单兵到连排的所有专业训练 。

来到后装保障要素训练区,该旅轻型高机动步兵二营正在组织铁路装载训练 。训练区内设置了2座站台、1条长523米的标准铁路轨道、1列32节的铁路平车,一套标准的铁路系统就这样被搬进了营区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辆辆战车在引导员的指挥下,缓缓驶上火车平板 。作为区域训练基地,该旅今年先后为3家驻训部队开放训练场地,初步探索了“同城共享、开放使用”的训练机制 。
一路走来,房前屋后基础体能训练场、营门两侧战斗体能训练场、室外综合训练场和室内训练场模块组合、统筹调配,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 。“军事设施建设必须与时俱进,紧贴部队类型特点和实战要求 。”旅长杨生春解释说,部队调整改革后,合成部队成为陆军主要作战力量,兵种专业细分起来有几百个,对训练场地提出更高要求 。新营区配套建设实战化训练条件和模拟训练环境,满足了全旅所有专业、所有官兵的训练需求 。
离开训练场,笔者跟随合成二营支援保障连来到营连生活区 。谈及连队宿舍的新变化,一旁的指导员徐阳忍不住点赞:“现在班用宿舍人均面积增大了,个人携行战备物资和战斗装具全部存放在宿舍里 。连队走廊也拓宽到2.4米,能并排走两名全副武装单兵 。连队不仅建有兵器室,还新建了弹药室,官兵请领武器装备更加快捷 。”
笔者发现,新的连队宿舍不仅利于战备,更便于生活 。每个连队宿舍都配了淋浴间,营连卫生室接通了输氧管道,室内建有阳光晾衣房,官兵冬天足不出楼就能洗澡、吸氧气、晾晒衣服 。
走出宿舍楼,循着饭菜香,笔者来到食堂,炊事班正在准备饭菜 。食堂共两层,一楼是储存区、粗加工区、切配区和烹饪制作区,二楼是餐厅 。
在一楼副食品库,西红柿、菠菜、黄瓜等蔬菜分筐存放,整齐摆放在不锈钢货架上 。库门口,一台迷彩色电子秤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炊事班长黄美龙介绍:“每次主副食出入库,都要用这个电子秤称量 。电子秤具备拍照功能,可以把食材重量和图片实时上传数据库,还能自动生成账目 。这样不仅杜绝了物资跑冒滴漏,也节省了人员登统计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