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闽粤之粤:民国福建的粤菜馆( 二 )


至于苞叟《福州戏园话旧》所说广聚楼更名之事 , 不知何据 。 我们从郁达夫在《逸经》1936年第9期发表的《饮食男女在福州》看 , 其时广聚楼赫然犹存 , 虽然变身为西餐馆:“饮食的有名处所 , 城内为树春园、南轩、河上酒家、可然亭等 。 味和小吃 , 亦佳且廉;仓前的鸭面 , 南门兜的素菜与牛肉馆 , 鼓楼西的水饺子铺 , 都是各有长处的小吃处;久吃了自然不对 , 偶尔去一试 , 倒也别有风味 。 城外在南台的西菜馆 , 有嘉宾、西宴台、法大、西来 , 以及前临闽江 , 内设戏台的广聚楼等 。 洪山桥畔的义心楼 , 以吃形同比目鱼的贴沙鱼著名;仓前山的快乐林 , 以吃小盘西洋菜见称 , 这些当然又是菜馆中的别调 。 ”
或许人非物也非 , 到民国年间 , 福州的粤菜馆 , 见于著录的 , 终究不如晚清时候多;1933年《福州便览》便只提到两家粤菜馆:“专备粤菜的菜馆 , 从前有下南路的广州第一楼 , 此外南街的马玉山 , 粤点也很著名 。 ”(周子雄等编著《福州便览》卷四《食宿游览》第一《饮食店》 , 环球印书馆1933年版 , 第185页)毕竟此时用不着买办 , 也没有主政的粤人了 。
在福建 , 福州是省会 , 是政治文化中心 , 论商业经济 , 却是厦门更发达 , 过去如此 , 现在大概也还是这样吧 。 福州粤菜馆曾一度勃兴 , 但总体来说 , 是无法跟厦门比的 , 就像厦门曾有两家广东会馆 , 福州却未见著录 。 厦门最早的粤菜馆我们暂时未能考求而得 , 但近似粤菜馆的烧猪铺 , 则早在光绪十三年(1887)即已见诸纪载:
“厦门访事人来信云:仔港口巷内有粤人开广荣昌烧猪铺 , 兼售鱼生粥 , 新翻花样 , 赌博敛钱 。 先用猪肉一方示人以斤两 , 然后将肉剸为两截 , 中连一线使不断 , 任人估计斤两 , 每人出银一角 , 以四十人为率 。 如估得分两相符者 , 得头彩 , 取白绒衫一件 , 猪肉五斤;二彩取猪腿一;三彩取腊肠五斤 。 然该铺已先将肉之分两秤明 , 暗使自己之人估计 , 是以头彩为广东人所得者多 。 近日港仔口外街广荣发烧猪铺亦尤而效之云 。 ”(《鹭江寒浪》 , 《申报》1887年12月3日第2版)
到了民国时期 , 粤菜馆则呈现勃兴之势 , 1931年版《厦门指南》著录粤菜馆连同分号已十一家之多 , 超过了鼎盛时期的福州:“广东菜以陶园、广益、统一诸家最备 , 可办全席 。 广益兼办西餐 。 广益本号 , 中山路;广益分号 , 思明东路;陶园酒楼 , 中山路;统一酒家 , 思明东路;锦记 , 镇邦街;粤兴 , 港仔口街;冠德 , 开元路;富隆 , 大走马路;乐琼林 , 开元路;宴琼林 , 思明东路;广兴 , 中山路头 。 ”(陈佩真等编《厦门指南》第七篇《粤菜京菜》 , 厦门新民书社1931年出版发行 , 第8页)
此外 , 同期或稍后还有好几家有名的粤菜馆呢 。 由林福创立于1929年的中山路广丰酒家 , 店址和招牌一直保持到1990年代 , 堪称名副其实的老字号 。 广丰酒楼在民国时期全部聘用广东厨师 , 以经营广东风味佳肴、盆菜、筵席、点心而闻名 , 韭菜盒、春饼、烧卖、肉包等各种点心备受青睐 , 可以承办酒席十几桌 , 也兼营部分闽菜 。
分别位于思明南路(蕹菜河)和鼓浪屿龙头路的广州酒家 , 则以选料精细、技艺精良、风味清淡鲜美的“香汁炒蟹”“炒桂花翅”“油泡虾仁”“白鸽肉绒”“蒜子田鸡”等海鲜菜肴和粤式小炒著称 , 点心、小吃以及各种原盅炖品尤受欢迎 , 还曾留下一段影坛佳话 。 1948年冬 , 当时著名的电影明星白虹、欧阳飞莺、殷秀岑、关宏达等赴菲律宾访问途经厦门期间 , 在鼓浪屿“广州酒家”品尝了“清蒸鲈鱼”“白鸽肉绒”“罗汉斋”“酥炸虾盒”等名肴佳点之后 , 大为赞叹 , 殷秀岑还亲自签名留念 。 这家广州酒家 , 此刻也才开业不过半年 , 簇新着呢:“厦门广州酒家新址开幕:茶面酒家 , 扁食大包 , 家常便饭 , 原盅炖品 , 厦门思明南路四五二号;大小筵席 , 结婚礼堂 , 随意小酌 , 无任欢迎 , 鼓浪屿龙头路二五五号 。 ”(《南侨日报》1948年3月31日 , 第1版)而在此前后 , 我们还发现了另一家广东菜馆“冠天”:“……到了厦门 , 黄县长忙拉陈专员跑进‘冠天’广东菜馆 , 大嚼一顿 , 又是薰薰大醉 。 ”(本报特派员彬文《同安县长的宴客逻辑》 , 《南侨日报》1948年2月22日第4版)国民党政权已经风雨飘摇 , 经济濒临崩溃了 , 还有这么好的新粤菜馆开出来 , 这么好的市况 , 可见粤菜在厦门的欢迎程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