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本草求真》记载: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 。且同五味则能通肺气而治寒嗽,同白术则能燥湿而补脾,同归芍则能入气而生血 。
17、《唐本草》记载:干姜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
18、《千金方》记载:干姜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 。
19、《药品化义》记载:干姜干久,体质收束,气则走泄,味则含蓄,比生姜辛热过之,所以止而不行,专散里寒 。如腹痛身凉作泻,完谷不化,配以甘草,取辛甘合化为阳之义 。入五积散,助散标寒,治小腹冷痛;入理中汤定寒霍乱,止大便溏泻;助附子以通经寒,大有回阳之力;君参术以温中气,更有反本之功 。生姜主散,干姜主守,一物大相迥别 。
20、《主治秘要》记载:干姜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
21、《传信适用方》止逆汤 记载:干姜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二两(炮),甘草一两(炙赤色) 。上二味,为粗末 。每服四、五钱,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 。
22、《本经》记载: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僻下痢 。生者尤良 。
23、《补缺肘后方》记载:干姜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 。
24、《观聚方要补》断红饮 记载:干姜治吐、下血:当归、阿胶各八分,川芎五分,蒲黄一钱,柏叶一钱五分,炒姜炭七分 。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 。
25、《千金方》记载:干姜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 。
26、《胡录》记载:干姜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
27、《补缺肘后方》记载:干姜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 。
文章插图
生姜图片
二、干姜的炮制方法
干姜的炮制方法,各家本草记载略有出入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日曝晒” 。
采收储藏:冬季采收,除去须根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 。切片或切块生用 。
文章插图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干姜的食用方法与禁忌】新鲜嫩生姜图片
三、干姜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
1、干姜米粥
材料:由干姜,粳米,水 。
制法:将干姜研末,每次取3~6克,粳米100克,入沙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为稀稠粥 。每日早晨起床后空腹食之 。
功效:具有健胃止呕、温中散寒的功效 。适应于胃寒呕吐、脾寒泻泄(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以及肺寒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等 。
说明:干姜辛热性燥,善祛里寒以温胃之阳 。与甘平粳米煮粥,性温补脾,健脾止呕,温中散寒 。凡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或脾胃虚寒,吐泻冷痛等症,皆可服用 。本品既能温脾阳燥湿,又能温肺气以散寒,寒饮化而不致上犯肺,则喘咳自止 。故本粥又常用于寒饮犯肺之咳喘症 。姜有生姜、干姜之分,功用也有所不同,用生姜和干姜煮粥,其性能亦各异 。生姜粥辛温,长于发散,又能温中止呕,为外感风寒及胃寒呕吐之常用粥 。干姜粥性热,燥烈之性较强,而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痰、偏治里寒之症 。
注意事项:胃热呕吐及胃溃疡出血者不宜食 。
推荐阅读
- 三棱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三棱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 儿茶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儿茶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栀子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 牛膝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牛膝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 升麻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升麻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 僵蚕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僵蚕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 元胡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元胡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 当药的药理作用大家了解多少
- 介绍一下当药的治病疗方
- 麝香泡酒的配方都有哪些